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我國雙語教育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雙語教育正在我國興起
最近看到一些材料,發(fā)現(xiàn)國內(nèi)似乎正在掀起一個雙語教育的高潮,從幼兒園、小學、中學,以至大學都在實驗和推行雙語教育。對雙語教育的討論如日中天,如“中國英語外語教育網(wǎng)”(2002-09-06)曾報道北京市教科院一位專家的介紹,“北京有所幼兒園原來只有十幾個孩子入園,冷冷清清,設備閑置,眼看辦不下去了。過了幾天,學校掛出了雙語幼兒園的牌子,再進行了點宣傳,現(xiàn)在申請入園的孩子已經(jīng)排起了長隊。廣東某民辦學校曾經(jīng)為擬定校名煞費苦心,一度決定在校名中加上‘數(shù)碼雙語’4字,原因是家長只要看見這幾個字就會更樂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這里就讀。在一些地方,似乎沒有雙語教學就意味著跟不上教育教學改革新步伐?!痹摼W(wǎng)站還報道了上海中小學正積極推進“雙語教學”改革試點的情況:“多則4年,少則1年,主要以英語為主。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上海中學、李惠利中學、新黃浦實驗學校等20多所中學嘗試在生物、音樂、美術、體育和勞技等學科采用英語教學,使英語教學滲透在其他學科的教學領域。同時,還有一些學校嘗試開展其他語種的雙語教學。例如,光明中學采用法語和婁山中學采用日語等雙語教學?!薄吧虾J薪涛p語教學’負責人朱浦說,推進外語教學改革,將為未來從事金融、管理、通訊等專業(yè)性工作的雙語人才打下基礎,也是21世紀新型勞動者應具備的素質,有利于樹立國際大都市公民的良好形象?!标P于大學校園中正在發(fā)生的情況,則有新華社2001年9月25日的一份引自《北京青年報》的報道“,中國的高等院校將啟動雙語教育,以滿足中國加入世界貿(mào)易組織后對雙語人才的需要。主要課程如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科學、金融和法律將用中英文進行教學。有百分之十的課程將用英語講授?!睆纳厦孢@些報道可以看到,雙語教育的確已經(jīng)成為當前外語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為了使雙語教育的實驗健康發(fā)展,有必要對一些問題統(tǒng)一認識,如究竟什么是雙語教育?為什么要進行雙語教育?中國雙語教育的特色是什么?雙語教育的利弊是什么?我們對雙語教育有哪些對策?這是本文所要探討的一些問題。
2什么是雙語教育?
王宗炎先生主編的《英漢應用語言學詞典》對“雙語教育”的定義為:雙語教育“指在一個國家里,使用兩種語言授課。雙語教育有以下幾種不同類型:(1)在某些特種學校里,不用母語而另選一種語言作為教學用語,這種做法有時稱為沉浸式教學(immersionprogramme);(2)學生初進學校時,用母語授課,但逐步過渡到部分科目使用學校規(guī)定的另一語言教學,這種做法有時稱為保留性(即維持性)雙語教學(maintenancebilingualeducation);(3)學生剛進校時,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語教學,后來轉為僅使用學校規(guī)定的另一語言教學,這一做法有時稱為過渡性雙語教育(transitionalbilingualeducation)”。國外至今仍保留這一分類方法,如Sund(1999)說,雙語教育這個詞可指許多不同的教學方法,像“l(fā)anguagesubmersion”(語言沉浸)“,transitionalbilingualeducation”(過渡性雙語教育),“two-wayimmersion”(雙國外語中向沉浸)和“maintenancebilingualeducation”(維持性雙語教育)都指課程內(nèi)容(數(shù)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部分或完全結合英語傳授的不同方法。根據(jù)上述的界定,我們首先要區(qū)別“外語教育”和“雙語教育”兩個概念。外語教育指在學生的教學大綱中設置外語課,以學習外語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為目標,而雙語教育指對教學大綱的課程分別或交替使用兩種不同語言授課。根據(jù)這一認識,有關在幼兒園或中小學中設置外語課,即使用外語講授,也不能看作是雙語教育,除非對外語以外的課程用外語講授才是雙語教育。
3雙語教育的不同模式
王宗炎、張正東(2002)和Sund基本上都談到3種模式。第一種“沉浸式”教學,大致出現(xiàn)在以下情況:(1)美國每年接受很多移民。不管這些移民的母語或第一語言(西班牙語、意大利語、日語、漢語)如何,這些移民的孩子直接進入以英語授課的普通中小學。用美國教育者的話說,在英語的大熔爐中被同化。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移民的孩子所受語言教育與此相似。(2)英語和法語都是加拿大的官方語言。母語為英語的孩子為提高法語,直接進入單以法語授課的學校學習。印度、新加坡等國有類似的情況。(3)我國解放前有些家長把孩子直接送入外國僑民的子弟學校,如設在上海虹口的圣芳濟書院。(4)解放后,我國有些地區(qū)有的少數(shù)民族孩子從小在普通話學校中學習,如北京大學工農(nóng)兵學員中有一位后來學英語的維吾爾族學生在天津接受面向漢語學生的中小學教育,也具有“沉浸式”的性質。由于這些學校中的教學語言是單一的漢語,不應看作是非常嚴格的雙語教育。第二種為過渡式雙語教育。它適用于具有民族共同語的國家(如美國為英語,中國為漢語),對少數(shù)民族中學習有困難的孩子,可首先使用他們的母語,一旦能聽懂和掌握民族共同語后,逐步淡化、停止使用他們的母語。非常明顯,這種雙語教育是“過渡性”的。使用母語教育,最終目的是為了取消母語教育。顯然,這與我國當前一些省市所報道的雙語教育的目標風馬牛不相及。我國倡導雙語教育的領導和教育工作者絕不會有最后取消民族共同語(漢語)或母語的想法。第三種為維持性(保留性)雙語教育,其目的一方面是保持學習者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化傳統(tǒng),一方面是幫助他們最終學好民族共同語。在實施上,一個國家在學校教育中同時使用兩種語言,即“A語言+B語言”。
具體到國家和個人,對兩種語言的視角就不一樣了。從國家來說,兩者之間必有一種是民族共同語。例如,A語言在美國是英語,在中國是漢語,而B語言則指美國和中國的少數(shù)民族語言。我們可以第一式表示:第一式A語言(民族共同語)+B語言(少數(shù)民族語言)加拿大的情況不太一樣,他們所謂的雙語教育往往是英語和法語,如果把操英語和法語以外的少數(shù)民族語言考慮進去,則成了多語教育。就學習者個人而言,既然是雙語教育,每個與雙語教育有關的學生必然首先掌握一門母語,這可看作是A語言,而B語言一般指要他們學習的民族共同語。這就是說,美國的本土美洲人或來自其他非英語國家的移民的A語言是他們的母語,B語言成了民族共同語——英語。第二式A語言(少數(shù)民族語言)+B語言(民族共同語)美國實行雙語教育有兩個主要時期。第一個高潮始于1839年,俄亥俄州在德語移民家長的要求下通過了德語和英語并用的雙語教育法,之后1847年路易斯安那州通過了法語和英語并用的雙語教育法,1858年新墨西哥領地通過了西班牙語和英語并用的雙語教育法,至19世紀末,又出現(xiàn)了挪威語、意大利語、波蘭語、捷克語等與英語并用的雙語教育法。
這些雙語教育主要目的是為了通過在教學中使用移民國家語言,可保持有關移民國家的文化傳統(tǒng)。隨著這些移民后代在美國這個大熔爐中被熔化,雙語教育失去了原有意義,逐漸消失。(NationalAssociationofBilingualEducation,1998)第二個高潮出現(xiàn)于20世紀60年代,當時非洲裔美國人掀起民權運動,而西班牙語移民也抗議他們的孩子在學校中的退學率高達50%的嚴重情況。1968年美國國會被迫通過了“雙語教育法”,以解決移民孩子的語言障礙問題。(胡壯麟,1993a,1993b,1994)我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在學校中既使用學生的母語,也使用民族共同語——漢語。目前,全國共有1萬多所民族中小學使用21個民族的語言開展“雙語”教學。教育部原部長陳至立在北京參加第5次全國民族教育工作會議時說,我國“雙語”教育近年來得到進一步重視和加強,為確保民族語文授課的順利進行,國家和地方財政設立了民族文字教材專項補助經(jīng)費。目前,全國每年編譯出版的少數(shù)民族文字教材達3500多種,總印數(shù)達1億多冊。有的地方還正在開展民、漢、外“三語”教學實驗。(尹鴻祝;張景勇,2002)在我國漢族聚居地區(qū),母語就是民族共同語,不存在第二式的雙語教育問題。
當然,同樣是母語,存在著方言之別??梢?,我國的雙語教育與美國不同。維持性雙語教育的第一式出現(xiàn)的可能很少。第二式較為普遍,少數(shù)民族成員除接受母語教育外,也學習民族共同語——漢語。我們?nèi)ピ颇?、貴州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便會感到與少數(shù)民族交際,特別是年輕人,無大困難,因為他們會講漢語。但更主要的是在這些地區(qū)進行第二式的雙語教育是為了尊重和保護民族語言和文化,這與美國雙語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移民融入英語和西方文化截然不同?,F(xiàn)在國人討論雙語教育則又是一種目的:為了提高全民的外語水平,增進對外國的了解,學習他們的先進科學技術。我們可稱之為第三式。第三式A語言(民族共同語/漢語)+B語言(外語)這種第三式的雙語教育與美國的雙語教育又有不同,美國鼓勵用母語教授數(shù)理化等知識性課程,使少數(shù)民族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然科學知識;我國的倡導者則大多著眼于通過用外語講授知識課來提高學生的外語水平。
事實上,對中國學生用他們的母語——漢語講授知識性課程,效果要比用外語講更容易接受。從歷史上看,第三式的雙語教育在我國解放前出現(xiàn)過,那時一些國際性的天主教或基督教機構和其他團體在中國一些大城市辦過一些教會學校或國際學校,分別用英語、法語、德語、日語、俄語等講授各種知識性課程。我們姑且不談這些組織興辦這些學校進行雙語教育的政治背景,可以承認這些學校畢業(yè)的學生憑他們卓越的外語水平,在商貿(mào)和外交方面發(fā)揮了作用,但也不得不承認這類雙語教育從來不是我國基礎教育和大學教育的主流。這就有必要討論雙語教育的價值問題。
4雙語教育的價值
關于雙語教育價值的評論最為中肯的應數(shù)Krashen(2002)。他認為,學校給學生提供的素質教育,主要是兩件事:學知識和識字。用學生的第一語言或母語講授知識課,可以使這些學生對所授知識能更好地理解消化。這又幫助他們聽懂和讀懂英語,因為通過母語發(fā)展起來的語言知識可轉移至第二語言。這一意見主要適用于雙語教育的第二式。我國著名外語教育家張正東先生(2002)曾總結兩點:第一點為雙語教育可促進民族間的融洽與互補,促進國家或地區(qū)的發(fā)展;第二點為可培養(yǎng)高水平的外語專門人才。如果說第一點也適用于美國的雙語教育的話,第二點主要針對中國的特定條件。值得注意的是張先生采用的中心詞為“外語人才”,而不是“專業(yè)人才”。由此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在我國需要多少雙語學校,決定于需要多少外語人才。我在下文中將繼續(xù)討論這一點。宋德松(2002)曾報道中國物理學專家、中科院院士周光召先生可以用英語流利地進行學術交流,這完全是他在南開中學念書時打下了良好的英語基礎。我還可以舉錢三強先生之所以能去巴黎大學鐳學研究所居里實驗室工作得益于他中學的法語基礎。需要回答的問題是:沒有進過雙語學校者,是否成不了科學人才?從改革開放后去英美留學人員的情況看,多數(shù)人過去沒有機會進雙語學校,在國外還是完成了進修學習任務。寒鳥(2002)曾提出對幼兒實施雙語教育是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一項具體措施。作者列舉了雙語學習對幼兒的發(fā)展具有極大的影響:學習雙語(1)能促進兒童語言的發(fā)展;(2)能促進兒童認知水平的提高和思維的發(fā)展。但我總覺得這類教育究竟是雙語教育,還是外語教學,有待明確。其次,它與中小學的外語教育如何銜接,也是有待解決的問題。
5雙語教育的問題
雖然雙語教育有上述優(yōu)點,爭論仍很劇烈,而且國內(nèi)外反對雙語教育的論點基本上都占了上風。(Crawford,1998;張正東,2002;陸效用,2002;包天仁,2002;杜祖貽,2002;鄒敏,2002;孫軍,2002)反對者所列舉的弊端主要如下:
(1)缺乏鼓舞學生聽說外語的動力。中國是非移民國家,中國社會的主流語言是漢語,而英語、法語、日語、德語等在我國是外語,不適合進行雙語教學。(包天仁,2002)其次,雙語教育突出聽說教學。除少數(shù)大城市,一般城市和鄉(xiāng)鎮(zhèn)的學生寧肯要發(fā)展讀外國科技書籍資料和查找網(wǎng)上信息的閱讀技能,而不是把精力放在一輩子也說不上幾句洋話的口語能力?,F(xiàn)在有些用人單位希望自己的員工外語講得呱呱叫,是否有必要讓全國學生把外語講得呱呱叫?
(2)削弱對母語的學習。在中國廣大地區(qū),對母語的學習指對漢語的學習。雙語教育強調的是用外語思維,最后會影響學習者本民族的思維邏輯、行為習慣和駕馭漢語的能力。正如張正東先生(2002)所言,“依靠雙語教育培養(yǎng)出的高水平的外語人才有可能只是一個難得的、會講兩種語言的人(ambilingual),而不一定是合格的翻譯人才,因為他(她)很可能把本族語/母語用得不規(guī)范。”我在北大學習時,班上有位同學解放前從小在美童公學學習,英語講得非常流利,但他的中文水平不很突出。
(3)影響知識課程的學習。美國推行雙語課程,是為了幫助移民子女用母語學好數(shù)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知識課,然后帶動他們的英語水平,最后提高升學率。在我國實行雙語教育的目的,是用外語講授知識課程,結果會影響學生對知識課程的理解和掌握。陸效用(2002)指出,“外語課只是中小學總體教學計劃中的一門課程,非語言學科在整個教學計劃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各門學科(如語文、數(shù)學、地理、歷史、自然常識、體育等)都有自己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要求,在通常情況下只有用母語作媒介進行教學,才能比較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并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這是因為教師和學生的母語表達及接受能力大大高于他們的外語能力。”我還認為,雖然雙語教育也培養(yǎng)出一些高水平的科學家,但我國絕大部分科學家是從非雙語學校中培養(yǎng)的。1950年高考時,上海的省立上海中學有60余人、南洋模范中學有40余人考取清華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而我所在的雙語學校圣芳濟中學,只有8人考入清華,其中3人入學外語系。最近我看到一本名叫《上海灘》的雜志,發(fā)現(xiàn)我國兩院院士中有不少是南洋模范中學畢業(yè)的。
(4)合格師資不好解決。雙語教育對師資有較高的要求,既要熟悉某知識課程,又要精通外語。在我國缺乏合乎此條件的教員。我國中小學也不可能大量聘請說外語的外籍教師來教這些非語言課程。國外也有人認為,雙語教育需要受過訓練的教員才能保證教學質量。(Maroney,1998)除師資外,許多學校缺乏得力的措施,如教學大綱、授課標準、課時、有效而具體的班級組織形式、教材等都尚不具備。
(5)缺乏社會和家庭的語言環(huán)境。當前我國外語教育所培養(yǎng)的學生聽說能力差,主要不是“重閱讀”和“重語法”所致,關鍵在于學生出了課堂,沒有機會接觸操外語者,沒有說外語的語言環(huán)境。雙語學??梢詣?chuàng)建小環(huán)境,但無法改變大環(huán)境,特別是小城市和縣里的中小學,更難做到。因此,中國的雙語教育注定只能在為數(shù)有限的中小學中進行,難以大面積開展。
(6)投入與產(chǎn)出的效益。以香港為例,一個學生從小學到中學上英文課的時數(shù)約為2400小時,再加上用英文去學習其他學科的時數(shù),以及下課后自習英文的時數(shù),用于學英文的時數(shù)可達六七千小時。這與西方學生用于學習外文不超過1000小時相比,每名學生需多消耗5000多小時的時間去搏取一門外文的起碼能力,這無疑是極大的消耗。(杜祖貽,2002)內(nèi)地學生即使沒有投入這么多時間,也擺脫不掉投入與產(chǎn)出的效益問題。
(7)以外語代替或部分代替學校中某些課程的教學,關系到立法問題。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10條規(guī)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guī)范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但到目前為止,并沒有另外的法律規(guī)定。雙語教育最終能否得到法律的確認?這是擺在雙語教育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在這個意義上,沒有立法的雙語教育在我國只能處于實驗階段。(ChenShaoxu,2002)
6一些建議
有關雙語教育的討論,不在于匆忙下個結論,或是肯定,或是否定。雙語教育既然是為了推動我國的外語教學改革,那么應當把這個問題放在外語教學改革的大框架中進行討論,才能取得積極的效果。不論是雙語教育,還是外語教育,都應思考下面問題。
(1)從語言規(guī)劃的視角討論雙語教育。杜祖貽(2002)認為不必讓數(shù)億人都成為外文專家,學而無用,便是浪費。一般人如能專心學習約1000小時,熟悉基本外文詞匯語句,便足夠應付日常生活之需。全國人口中只要能訓練20%成為精通中西語文的人才,對科研、外交、政治、工商、貿(mào)易、旅游等事業(yè),就可應付裕如。因此,教育部門應從語言規(guī)劃上把關,根據(jù)需要設計不同外語課程,大學可按涉外專業(yè)、半涉外專業(yè)及非涉外專業(yè)適當分類。
(2)明確雙語教育與外語教學的關系。解決我國外語(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問題應走改進和加強外語教學的路子。在外語教學的過程中,適當控制母語的使用,又要有效地利用母語優(yōu)勢,這是可以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大家都來搞雙語教學。語言應當為整個教學體系服務,把其他學科變成外語教學,損失太大。用不適合中國國情、教情、學情的雙語教學來解決中國的英語教學問題,是注定沒有出路的。
(3)加強實驗和調查研究。面對雙語教育的不同評價,科學的辦法是大力開展調查研究,讓事實說話。譬如說,可以對接受雙語教育或單語教育的學生定期進行跟蹤調查或測試,我們不僅要了解接受雙語教育的學生在外語水平上是否提高了,還要了解他們在其他課程中的學習情況,然后比較其利弊得失。即使外語水平提高了,數(shù)理化知識降低了,我們拿出若干個學校培養(yǎng)外語優(yōu)秀人才,也未嘗不可;但如果在全國范圍內(nèi)外語水平提高了,數(shù)理化知識降低了,那將是民族的災難。我們加入WTO,舉辦2008奧運會,舉辦上海世博會,主要不是與過去比較培養(yǎng)了多少能為領導滿意的外語翻譯人才或業(yè)務人才,更主要的是讓我們的國民經(jīng)濟和體育項目達到世界水平,趕超世界水平。應該看到,美國大學每年從中國招收大量留學生,用意不是這些申請者的英語水平,而是他們在各個學科中都是拔尖人才。不然美國自己的高中生或大學生的英語肯定比我們高,這些大學何必就遠不就近呢?
(4)提高改進現(xiàn)有的外語教學。如何加強外語(主要是英語)教學、提高學生的外語綜合應用能力?依陸效用(2002)的意見,關鍵在以下幾點:制訂符合外語學習規(guī)律、適合我國國情又體現(xiàn)時代要求的教學大綱;大力提高外語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敬業(yè)精神;編寫或引進高質量的外語教材;根據(jù)第二語言習得理論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開展外語第二課堂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豐富多彩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我對“第二語言習得理論”有些保留,即二語習得理論有的很有價值,有的不完全切合外語教學的要求和實踐,應有取舍。但我對“第二課堂”的意見很為贊同。在中國外語環(huán)境下學好外語,誰能在模擬或構建接觸和使用外語的環(huán)境(即第二課堂)上下工夫,誰就將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7結束語
雙語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優(yōu)秀外語人才,但不是提高我國外語教學水平的惟一或最佳途徑。在當前情況下,以在有條件的城市進行小規(guī)模的實驗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