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人文類公共課程教學法釋解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大學英語——行動導向教學法
行動導向教學法起源于德國,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關鍵能力為核心,以職業(yè)實踐活動為導向的教學法。它強調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中心,教師的作用發(fā)生了變化,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成咨詢者、指導者和主持人。目前,大學英語教材每個單元都有一篇核心課文。一般來說課文都是針對政治、經(jīng)濟、家庭生活、社會、科技等領域的一篇帶有作者觀點的文章或文章節(jié)選。因此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法采用如下組織形式:(1)課程導入教師根據(jù)本單元核心課文的內容以故事、游戲或測試等有趣的形式導入主題。注意導入過程強調的是趣味性并不是知識性,一般應采用絕大多數(shù)學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難度,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2)分組討論及結果展示①分享式分組討論及結果,展示針對一般敘述性或沒有明確觀點的文章可以采用分享式分組討論的模式。討論結束后每組選一名同學進行展示,其他組同學可以就文章內容提問。②競爭式分組討論及結果展示,針對論述性或有明確觀點的文章可以采用競爭式討論的模式。這種討論模式的特點是課堂氣氛熱烈,學生參與度高。(3)課堂總結筆者認為課堂總結的主體應轉換為教師。雖然學生針對文章展開了細致充分的討論,但是一定還會遺漏重要的知識點。因此教師的課堂總結就顯得尤為重要。在總結中完成以下幾項任務:對于學生準備工作的評價;再次強調課文中的重點、難點;教師布置適當?shù)恼n后作業(yè);避免走馬觀花。
2.思政課——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指以典型案例為教學平臺,以啟迪學生思維,培養(yǎng)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正確價值觀為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選擇既要生動形象,又要真實可信,同時要豐富多彩,在盡量縮短文字敘述的情況下,所選案例要能夠提供豐富而有價值的信息,提供多主題、多角度、多形式的案例資料,做到既貼近生活,又新穎別致。對于所選擇的案例,教師要引導學生著重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第一,背景分析。在社會生活中發(fā)生的任何案例都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chǎn)物,具有時代的氣息。發(fā)生在不同歷史時期和不同歷史條件下的案例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只有通過對案例發(fā)生的不同歷史文化背景和時代特征作出分析,才能更加深刻地認識案例中的具體人物和事件。第二,主題思想分析,這是案例分析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要針對所選擇的案例材料,深刻揭示其中所包含的基本哲學原理,所體現(xiàn)的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全面認識和分析事件發(fā)生的主客觀條件等。第三,啟示分析。主題分析揭示了案例所包含的基本原理,啟示分析就要用基本原理聯(lián)系大學生自身的思想實際,提高認識水平,糾正認識上的誤區(qū)和偏差,達到教書育人、用理論武裝思想的目的。案例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體現(xiàn)在思政課教學的全過程和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在課堂講授的過程中,運用相關案例抽象出一般原理,即歸納法;運用特定的原理去分析某一案例,即演繹法;二者也可同時或先后運用,體現(xiàn)實踐——理論——實踐的認識規(guī)律??山M織學生對案例進行討論或辯論,培養(yǎng)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多視角、全方位觀察和思考問題的能力。課外輔導可采取蘇格拉底教學法,即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回答;或由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回答。以上只是我們選取了幾種人文類公共基礎課程的教學方法,掛一漏萬。在當前高職教育淡化公共基礎課的背景下,所有的人文類公共基礎課教師都要轉變理念,認識到其教學要做到服務學生專業(yè)發(fā)展的實際、人才培養(yǎng)目標以及學生未來就業(yè)方向等,保證教學內容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改變教學方法,打造讓學生終身受益的公共基礎課程,充分實現(xiàn)公共基礎課教學的價值。
作者:張玲秀杜學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