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朱自清作品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時間的腳步是悄然無聲的,潮起潮落花開花謝,日月輪回.生活中的一切似乎伴著陽光在周而復始地重復演者.
秒針一刻不停地走者,萬物也在時間的長河中生長著,衰落著.于是朱自清提醒我們:"吃飯的時候,時間從飯碗里過去;洗手的時候,時間從水盆里過去;默默時,它又從遮挽的手邊過去....過去,過去,它只是一昧的過去.朱自清從生活的細微處提醒著我時間的流逝,讓我真真領悟這匆匆二字.
難道生命本該如此乏味,本該如此不堪時間的流逝嗎?也許我們的日子走得太匆忙,但這又何曾將我們的信念,奮斗的激情,青春的夢想所掩蓋呢?
在這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幾十年內,有的人辛勤勞作,成就一番事業(yè),有的人游手好閑,卻一無所獲;有的人"聞雞起舞"的訓練,胸懷鴻鵠之志,最終達到目標;有的人想一鳴驚人,卻惰于起跑線的耕耘,最終白首方悔.我們的日子就這樣一點一滴,悄悄的離去,有人感嘆過得太快,有人惋惜歲月無情,有的人卻無怨無悔,因為歲月顧不得人們的挽留,不會因為不舍而停止前進的步伐.
默默算者,五千多日子已經(jīng)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中那樣微不足道,像鏡中花那樣有影無實,像海中月那樣可望而不可即,是那樣無聲無息,于是我不禁涔涔而淚潸潸.
朱自清是中國現(xiàn)代散文領域里成就很高的作家,但我們發(fā)現(xiàn)他還是現(xiàn)代中國一位出色的語文教育家。只是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我們總是無法擺脫朱自清是一位現(xiàn)代著名散文家的深刻影響,或者說朱自清大量的文學創(chuàng)作尤其是他在散文創(chuàng)作方面的成就多少有些掩蓋了他實際上相當豐厚細致的語文教育思想。朱自清1920年從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yè)后先后在杭州第一師范、揚州第八中學、吳淞中國公學、臺州六師、溫州第四中學、寧波四中等校任教,1925年-1932年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系主任,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后,隨學校南遷,任昆明西南聯(lián)大中文系主任,其教育論著有與葉圣陶合著的《國文教學》、《精讀指導舉隅》、《略讀指導舉隅》、《標準與尺度》和《語文拾零》等。我們把目光從他的散文作品轉移到他眾多的教育論著,明顯可以看到他的語文教育思想自成體系。我想:站在歷史的長河中,以今天的眼光第一次審視作為語文教育家的朱自清,不斷地從各個方面來加深對他的教育思想的認識,將十分有助于提高我們目前以及將來語文教育發(fā)展解決重大問題的自覺性。我們把朱自清關于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方面的獨特主張和論述,總稱為朱自清的語文教育思想。本文不揣冒味,對此作一初步探討。
一、“使學生了解本國固有文化并且提高欣賞文學能力”的教育目的論
他在《古文學的欣賞》一文中相當獨特地提出了語文教育的兩項目的,非常值得我們注意:一是選讀古書,了解、認識和接受本國固有文化。二是以欣賞作為情感的操練,設身處地地欣賞古文學,弄清古文學的立場或揚棄或清算,培養(yǎng)欣賞力和批判力。朱自清把語文教育的遠大目標確定在了解本國固有的燦爛文化,加強民族意識并以此提高學生欣賞文學的水平,這種觀念顯然區(qū)別于語文教育就是講授語文知識使學生語文成績考試合格或者語文教育就是一種解析作家作品和語言現(xiàn)象的學術研究的一般觀念。朱自清這種對語文教育目的的嶄新揭示讓我們感覺到了他的一種具有特定意義對于前人的舉步跨越。他還認為:中國人雖然需要現(xiàn)代化,但是中國人的現(xiàn)代化,得先知道自己才成。這表明朱自清正是一位獨尊本國固有文化的理論家。在他看來,本國固有文化遺產(chǎn)不僅是中國奔向未來的一個重要依據(jù),而且也是語文教育必須把握的一個重要目的。在這方面,朱自清把語文教育獨特地理解為一種繼承文化遺產(chǎn)宏揚民族精神的特殊行為,這顯然體現(xiàn)了他個人的特色。
朱自清所主張的“了解本國固有文化”是指津津有味地接受古文學的篇章字句、語體、詞匯、成語、風格和技巧,設身處地地接受古代作家的寫作態(tài)度、喜怒哀樂愛惡欲。他認為語文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借助對古文學的了解來幫助青年人信古、學古。他說:“有些青年人以為古書古文學里的生活跟現(xiàn)代隔得太遠,遠得渺渺茫茫的,所以他們不能也不愿意接受這些……我想從頭說起,盡管社會組織不一樣、盡管意識形態(tài)不一樣,人情總還有不相遠的地方,喜怒哀樂愛惡欲總還是喜怒哀樂愛惡欲,雖然對象不盡同,表現(xiàn)也不盡同”。[1]朱自清的這種見解清晰地指明語文教育的使命即要求我們把青年對我國固有的文化精萃的疏遠變?yōu)閷λ挠H近。朱自清以為無論古今人物、人情總還有不相遠的地方,人類的喜怒哀樂愛惡欲可以跨越歷史的長河彼此仍可相互伸展,以此達到青年讀者與中國固有文化的思想精神的相互融合。朱自清著眼于古今情感上的聯(lián)系來親近、認識和了解中國固有文化,實際上是從方法途徑方面強調了在語文教育實踐中怎樣達到了解本國固有文化這一目的。
另一方面,朱自清又提出語文教育的另一重要目的就是讓學生接受文學,培養(yǎng)欣賞力,培養(yǎng)批判力。他說:“接受文學,我們有我們的立場。得弄清楚自己的立場,再弄清楚古文學的立場。所謂知己知彼,然后才能分別出那些是該揚棄的,那些是該保留的……自己有立場,卻并不妨礙了解或認識古文學,因為一面可以設身處地地為古人著想,一面還是可以回到自己立場上批判的?!@‘設身處地’是欣賞的重要的關鍵,也就是所謂‘感情移入’。”[2]這段話今天看來似乎相當普通,但其體會切身,因而其意義也就不同尋常。它指出了欣賞的首要問題是解決立場,并且作品的立場和讀者閱讀時自我的立場更不能混為一談。這里清楚地說明以堅定的立場和批判力對待文學是培養(yǎng)學生欣賞文學能力的第一要義。這種說法反映出欣賞能力培植的關鍵又在于對作品的感情移入即設身處地地體味原來作家作品的喜怒哀樂。這樣特殊的意義,理應真正深刻地通過語文教育的課堂介紹給自己的學生,讓這些體現(xiàn)中國最主要的文化歷史內涵的作品從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力批判力的角度出發(fā)給學生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倘若真正著眼于發(fā)掘學生欣賞文學的能力,那么朱自清的這些見解是頗為嶄新的。
關鍵詞:背影;教育思想;散文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富有率真、質樸的濃厚情感,能使讀者感受到清靜高雅的唯美意境,特別是其抒情方式非常獨特,語言豐富,自然清新的表達中還帶著一股活力。因此,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風格,不僅表達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審美取向,還體現(xiàn)儒學特點,教育價值極大。
一、典雅優(yōu)美,脫俗清新
閱讀朱自清的散文可知,朱先生通常運用簡單、樸素的言語,展示著一種典雅、自然的美感。而且,朱先生非常關注修辭手法,為了盡量使用完美的語句,將很多精力傾注于遣詞造句。此外,朱先生的散文在兼具詩歌美感和音樂美感的同時,還充斥著濃厚的文化底蘊??梢哉f,朱先生在散文中努力追求的樸實美,是其不虛偽、正直和大方為人的真實體現(xiàn)。朱自清先生認為,寫文章要如說話一樣熟練、自然,只有這樣,讀者才會產(chǎn)生一種親切感。散文《背影》就是如此,口語化表述非常典型,特別是在人物對話方面有具體體現(xiàn),文中父親樸拙、簡單的寥寥幾句話,就能讓讀者感受到生動、濃重的父愛。其中一句“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將父親性格中堅強的一面表露出來;而“我走了,到那邊來信”這句,表明了父親在離別時對兒子濃濃的不舍和深切的關懷。楊振聲先生曾評價朱先生的作品:風華源自樸素,悠然源自忠厚,腴厚源自平淡。
二、布局巧妙,構思緊密
我們通常認為,朱自清的散文具有巨大的魅力,原因在于朱先生對散文構思非常嚴謹。眾所周知,文章都有文眼,散文也不例外,通過某一主旨凸顯文章的真實意境,然后將虛實相互結合,進行詳略得當?shù)拿枋霰磉_。散文《背影》中,由于與父親長時間未相見,難忘其背影開篇點題,然后又通過回憶往事,追述在浦口車站和父親離別的情景,對父親的背影進行了極為細膩的描寫,最后直接抒發(fā)自己對父親的深切思念,余音裊裊,情思綿綿。讀者從文中能體會到濃濃的父愛深情,同時,文章也充斥著各種情感。文中在描寫父親由于不放心而親自送兒子上車的場景時,循序漸進地展示出父親對兒子深深的關切之情。語句雖然簡單,但為描寫父親逐漸遠離的背影做足了鋪墊,同時也為這一情節(jié)描寫埋下伏筆,并從情感上對父親買橘子時的背影進行了渲染,然后對父親行動的艱難以及年老憔悴進行了描寫,進一步對父親的關注和關心進行了刻畫,這都彰顯著濃厚的父子之情。此外,通過生動的描寫,還反映出作者對父親的思念和感恩之情,后面對父親惦記兒孫的描寫,又與開頭相呼應,將父子之情這一鮮明主旨進行了深刻表達。
三、情景相融,詩情畫意
郁達夫先生曾以貯滿詩意評價朱自清先生的作品。朱自清先生常用的寫作手法就是將文章內容與詩情畫意有機結合,在表達文章詩意的同時,為讀者帶來藝術之美?!毒G》這篇散文,不僅能讓讀者品味到梅雨潭的美景,還會產(chǎn)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作者對梅雨潭的游歷場景進行了描寫,給人帶來一種活靈活現(xiàn)的感覺,使讀者的感受更加真實。另外,在散文《春》中,作者還運用畫筆,深情滿滿地繪制了很多春日美景,深刻抒發(fā)了自己對春季的贊美之情,將自己的情感賦予景物之中,這也是情景交融寫作特點的充分體現(xiàn)。這些美景在深刻情感的浸潤下,都被賦予生命,春日景象更加生機勃勃。朱自清先生善于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使場景更加具象化,而讀者也能在閱讀中感受到作者濃重的情感。
四、追求真摯,情融于事
與其他文學體裁相比,散文更加重視情感敘述,特別是作者的內心,充分表達了其內心想法。所以說,朱自清散文擁有如此大的魅力的原因在于其抒情手法。寫實主義的抒情手法是朱自清先生最常用的手法,更加關注內心真實的感受與想法。另外,相較于一些敘述兒女情感或日?,嵤碌奈恼?,散文也能通過敘述手法以情感化的方式充分表現(xiàn)主人公的經(jīng)歷,而讀者也能從中充分感受到所表達的情感?!侗秤啊肥侵熳郧逑壬纳⑽拇碜?,將真實情感融進簡單的敘事過程中。我們一直認為,充分表達人的內心情感時,一定要通過正面描寫才行,如直接描寫人物內心情感以及刻畫人物動作、表情等。但朱自清先生在散文《背影》中,卻未對父親的正面形象進行直接描寫,而是通過刻畫父親背影的方法進行了描寫。由此,我們深刻認識到:孩子漸漸地長大,不再直接表達對父親的愛,而是含蓄地表達。這種表達方式從文中父子離別也能看出,雖然父親看似毫不在意地轉身離開,但通過側面刻畫可以看出兒子不舍與父親離別。朱自清先生僅通過描寫、刻畫背影,就使文章顯得更加真實。
五、結語
由上可知,朱自清的散文都是基于自然之美進行創(chuàng)新和演變形成的,讀者可通過其平淡、簡單的語句感受創(chuàng)造之美,文章也因這些美感而吸引讀者,朱先生也因此屹立于眾多散文大家之中。
參考文獻:
[1]谷建.以《背影》為例談朱自清散文的教育思想[J].新課程?上旬,2015(1):57.
【關鍵詞】朱自清;散文;語言藝術特色
朱自清散文的語言優(yōu)美流暢,樸素簡潔,清新雋永。朱自清主張“用筆如舌”、“用筆如畫”,他多用“活的口語”,注重語言的創(chuàng)新。他一生都在為正確地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學,為祖國語文字的純潔和健康而斗爭?!?他在《語文續(xù)拾》、《經(jīng)典常談》、《論通俗化》、《標推與尺度》、《語文零拾》等大量文章中談論到語言的建設和發(fā)展)。朱自清散文之所以有著超乎尋常的藝術感染力,同他善于熔化中國古典詩文的詞匯,吸取西方語言及句式,提煉群眾口頭語言的精華,創(chuàng)造出新鮮活潑、自然樸實的散文語言分不開的。朱自清的散文不論是寫景抒情類的、敘寫日常生活類的、還是描寫社會類的,都在作品的語言方面顯示出了獨特鮮明的藝術特色。那就是:
一、精選口語入文
朱自清先生為使口語入文,把北京話作為挑選和提煉口語的標準。在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過程中,始終恪守這個標準,因而他的散文語言與今天的普通話幾乎一樣,活躍在中國人的交際生活中。
首先,善于使用富有個性化的北京話口語?!洞骸防?,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幾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草“偷偷地”“鉆出來”,寫出了小草在人們不在意的時候破土而出,就像孩子捉迷藏時從暗處鉆出來,充滿了孩童情趣。“坐著”、“躺著”、“打滾”、“踢球”、“賽跑”、“捉迷藏”,一連串動詞無不童趣盎然?!皟蓚€”、“幾腳”、“幾趟”、“幾回”這些不定量的數(shù)量詞,表明孩子們在天然的運動場上隨意玩耍,直到盡情盡興為止。
其次,善于使用北京話獨具特色的簡短句式、反問句式?!端商糜斡洝防?。“白皮松不算奇。多得好,你擠著我我擠著你也不算奇,疏得好,要像住宅的院子里,四角上各來上一棵,疏不是?誰愛看?這兒就是院子大得好,就是四面八方來得好。”論《吃飯》里,“可是法律管不著他們嗎?官兒管不著他們嗎?干嗎要怕認呢?”、“誰怕誰?”,句式簡短,充滿感情,樸素自然。風華從樸素中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句句明白如話,平易自然,堪稱樸素美的典范。
二、運用多種修辭手法
作者善于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使散文的語言呈現(xiàn)出藝術的美感。如《荷塘月色》:“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薄疤林械脑律⒉痪鶆?,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鼻耙痪溆妹烀5母杪暶枥L出縹緲、悠遠,似有若無的荷之清香,動靜相宜,虛實相生。后一句則用小提琴演奏出的名曲旋律來形容光與影的濃淡,烘托出一種溫馨、幽雅的氛圍。給讀者以聯(lián)想和想象,使人如浴荷塘月色之中,漸入詩境。
三、巧用疊詞、雙聲疊韻詞語、兒化詞、整散句
首先,疊字疊詞的巧妙運用,形成獨有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中,疊字疊詞隨處可見?!锻崴埂防镉昧恕拔⑽ⅰ薄ⅰ懊C!?、“走走”、“來來去去”、“老老實實”、“疏疏落落”等,使語言鏗鏘有力,朗朗上口?!逗商猎律防?,一開頭就點明題意:“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日”原是時間名詞,這里是表示時間的量詞,重疊后有濃厚的形容詞意味,更顯得荷塘是作者非常熟識的,襯托出“心里頗不寧靜”;“月亮漸漸地升高了”,“漸漸”,表明夜已深了,因為“心里頗不寧靜”,所以就愈感到時間過得慢:“妻在屋里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迷迷糊糊”寫作者的感受;“我悄悄地披上大衫,帶上門出去?!薄扒那摹北砻嫔鲜切揎椗笊肋@個動作的,實際也是寫“我”當時的心境?!扒那摹辈荒苤皇羌澎o無聲,而多少還帶有“憂心忡忡”那種思緒,語意雙關,意味深長。
其次,富于變化的長短句、整散句的交錯運用、較有規(guī)律的停頓、抑揚有致的句調、層次,使文章?lián)u曳多姿,鮮活生動?!洞掖摇防?,“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吧: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xiàn)在又到哪里呢?”這篇散文中,大部分句子只五六個字,常常形成排比問而不答,飄忽即過。詞語的色調也極婉轉,輕盈的燕子,婀娜的楊柳,嬌艷的桃花。組成一幅多美的畫圖?!叭ァ獊怼?、“枯——青”、“謝——開”既有詞義上的對比,又有音韻平仄上的變化,再加上以“了”“呢”等的語氣詞綴在句尾,從語言的音樂性上,賦予他的藝術語言以“既能悅目,又可賞心,兼耳底,心底音樂而有之”的美感特征。
總之,朱自清的散文在語言方面表現(xiàn)出了獨特鮮明的美文藝術風格,為中國現(xiàn)代散文增添了瑰麗的色彩、恒久的魅力。
參考文獻:
再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第一次讀《荷塘月色》是在初中的語文課上。 盡管老師用富有感情的韻味朗誦,但那時沒有見過荷花,怎么也想象不出荷花是什么樣子,是老師形象的描述和繪聲繪色的講解,讓我對荷花有了淺淺的認識并喜歡上了這篇散文。以后我又讀了不少朱自清的作品,如《春》、《綠》、 和《匆匆》等等??偪释幸惶炷艿角迦A園看荷花,一睹作者筆下的荷塘月色。
前幾年的某個夏天,應學生邀請去北京游玩,游覽了清華園 ,看了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月色。 漫步在近春園幽靜的小路上, 很遠就聞到了荷花的淡淡清香,便不自覺地加快了腳步,很快就看到了荷塘月色亭。當我佇立在曾無數(shù)次遐想過的荷塘邊,站在朱自清先生的雕像前,我兒時的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滿眼的迷人景色,讓我陶醉。只見荷花被綠葉托出水面,形態(tài)各異、有的花已經(jīng)開了,有的還是含苞待放, 有潔白無暇的,更多的是粉紅色的。微風吹來,荷葉翩翩起舞,就像那婀娜多姿的仙女嫵媚動人,讓人心生愛憐!那淡淡的花香使人心曠神怡。
漫步在美麗的荷塘月下,我的耳畔仿佛回蕩著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那宛然如歌的吟唱: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的瀉在一片葉子和荷花上。薄薄的清霧浮在荷塘里。葉子荷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引人無限遐想…如入仙境!
時隔多年,再次捧讀朱老先生的作品《荷塘月色》,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欣賞!感受到全文充盈了“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哀愁”, 朱自清先生把荷塘周圍蓊郁的樹林、裊娜的荷花、脈脈的流水、皎潔的月光以及遠遠近近的山色, 都一一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作者委婉細膩地描寫了荷塘月色的恬靜朦朧, 襯托出了當時丑的現(xiàn)實, 由此,展現(xiàn)了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在那個年代里彷徨苦悶的心情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