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分享式教育教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今天,不平凡的一天,更是令人難忘的一天。匆匆忙忙的腳步聲結束了暑假的各項放假會議,我們又齊聚一堂開起了教師“我的教育故事”分享大賽活動。
為加強教師師德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和專業(yè)能力,弘揚新時期教師風貌,一直是我們高小教師隊伍建設和培養(yǎng)奮斗的目標。根據我校工作安排要求,以教師年齡45周歲為界,活動分為兩組進行:老年組和中青年組。內容要求圍繞“我的教育故事”展開演講,主要匯報一學年來教師在教育教學方面取得的成功經驗,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及相應的經驗做法,以及遇到的困惑或者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師匯報中,故事以敘事為主,觀點滲透其中,夾敘夾議,真實感人,對我們的觸動很大,感受頗深,更對教書育人有著啟發(fā)借鑒意義?,F(xiàn)在就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他們身上吧!
楊延新老師,題目《我的教育故事》,雖然語言簡練,但蘊含了自己對教育的激情并沒有因年齡的增長而打折,對班級殊孩子——賈智浩的照顧讓我們著實佩服,更讓我們看到了教師身上“不放棄,不拋棄”的堅定信念。
陳守霞老師的《愛在心中,助推學生成長》,匯報中碩果累累,她堅定地把“花的事業(yè),果的事業(yè)”當成自己真正的事業(yè),堅信用愛溫暖才會有教育的花開,教育的圣果。班中劉文樂同學和張志航同學的幡然變化、進步就是對她最好的匯報,教育中不斷地成就了一個新的自我。
劉萍老師的教育故事中,讓我們受益匪淺。她的目標教學成功的范例更是展示了她獨特的教學魅力,學生樂學,成績優(yōu)秀,優(yōu)等生帶動后進生的特殊教學策略更是沉淀了一位多年從事英語教學教師的豐厚學識,成就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采。
郭海燕老師,在她的身上讓我們感受到了滿滿的教育激情。擁有陽光的心態(tài),做最美的教師,讓我們?yōu)橹袆?。作為青年教師的她,觀察入微,細心、耐心更是可貴,在轉化后進生的教育教學策略上更是大獻“金點子”,十分有效。
喬曉虹老師匯報的題目《一顆顆金子般的心》,她深情地告訴我們:用一顆心點亮另一顆心,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和孩子們一起的生活才會五彩繽紛。
張東杰老師的《讓陽光照進學生心靈》,用實際行動向我們宣告:愛心和耐心是對待特殊家庭孩子的一副良藥,作為教師我們要用好這副藥劑。
張艷老師從眾多的教育案例中獲得啟發(fā),她善于學習,善于總結歸納,并將學到的知識較好地運用到教學中去,激發(fā)了學生對“知識樹”的興趣。
他,郭建義老師,《一路向陽春暖花開》讓我們倍受觸動?!罢鎸?、樸實、真摯”而不失陽光的照耀,散發(fā)著陽光的余輝。在高小執(zhí)教以來,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感情真摯的他贏得了同學們的喜愛,在他的帶領下班級一路向陽,春暖花開。
老年組教師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們從事教育教學三十余年,教學經驗豐富,真經取之不盡,我們倍加珍惜。在他們身上,沒有因時光的變遷而消退對教育的執(zhí)著,沒有因身體的不適而退居教育二線,更沒有因為自己年齡的優(yōu)勢而絲毫懈怠自己的工作,在他們身上讓我們真正的體會到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钡慕處煿廨x形象。老教師在匯報過程中,字字句句落地有聲,觸動人的心弦,作為年青人的我們著實佩服。
[關鍵詞]雙語教學; 主動性; 因素;
“雙語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教學方式,被認為是培養(yǎng)國際化專業(yè)人才的一個重要途徑。《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1]4號)文件中明確提出,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戰(zhàn),本科教育要創(chuàng)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yè)課教學,《普通高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高教司[2002]152號)文件中將雙語教學作為教學建設與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列入其中,更要重視對雙語教學的監(jiān)控,提高雙語課程的課堂教學質量,《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07]1號)文件中把推動雙語教學課程建設,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作為一項重要的建設內容,自教育部作出在高等院校開展雙語教學這一重大決策以來,雙語教學成為高校教學改革的熱門話題。
筆者經過近幾年的電子商務雙語教學積極探索,也積累了非常寶貴的教學經驗,結合自身在國外進修的體會和思考闡述自己的認識。筆者認為:師資水平是雙語教學順利推進的關鍵,而提高教師的主動性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關鍵,影響教師雙語教學的主動性因素包括:雙語意識、英語技能、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管理機制以及教學環(huán)境六個方面,以供大家借鑒,從中找到提高大學雙語教師師資水平的途徑。
一、雙語的意識
大學教育屬于創(chuàng)造性教育。學生不僅是要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到學習的技能,自己能夠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大學是要給學生“獵槍”,而不是“獵物”?,F(xiàn)階段,之所以用英語教學,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和運用英語,以便有更寬闊的視野,更容易吸取文獻的營養(yǎng)。 學生如果養(yǎng)成了經常使用英文資料的習慣,對于今后進一步的深造、科研及日常工作,都有非常大的意義。英語教學主要就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去獲取知識的能力。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確實需要建立雙語的意識,即在保證教學效果的情況下要盡可能地多用一些英語。有的老師認為,雙語沒有必要,用漢語講清楚課程,學生懂了就行了,用英語講沒有漢語清楚。這種看法具有普遍性,也是雙語教學難以推廣的原因之一,屬于認識上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要辨證地來看。上課用部分英語或全部用英語,可能短時間內教師和學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但是一旦適應了,教師和學生就都能達到雙贏。對于學生而言,不僅專業(yè)英語水平可以提高,而且通過看一些英文原版書,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學的課程。簡單地抗拒雙語教學或英語教學,是一種短視的行為,也是一種懶惰的行為。即使眼前有一定困難,也要想辦法克服, 一定要向前看,實行雙語教學,無疑是與對外交流十分有益的。因此,教師加強雙語教學的意識是很重要的。
二、雙語技能
實施雙語教學對師資有較高的要求,不但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同時還應具備深厚的駕馭英語能力, 一個懂教育管理、專業(yè)知識過硬、英語綜合能力扎實的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游刃有余, 而且能夠把枯燥無味的專業(yè)知識具體形象地講述出來,既傳授了專業(yè)知識,又使學生領略了英語的魅力。其主要原因有:第一,大部分外語教師受過專門訓練,在外語聽、說、讀、寫各方面俱佳,遺憾的是外語專業(yè)畢業(yè)的教師沒有相關專業(yè)背景,缺少專業(yè)知識,無法勝任專業(yè)課程雙語教學;第二,擔任專業(yè)課程教學的教師專業(yè)基礎知識雄厚,英語讀寫能力較強,聽說能力很弱,閱讀外語文獻,但不能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使用外語授課的能力欠缺在課堂上不敢說英語。顯然,要是這些教師主動采用雙語教學是很難的。
通常,英語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項。因此,首先需要教師提高公共英語使用技能。對于教學而言,還需要用準確的專業(yè)詞匯和專業(yè)的表達方式, 否則容易給學生造成誤解。目前,絕大多數(shù)雙語教師的英語水平沒有達到可以輕松、自然、準確、清晰表達的程度。英語及英語教學的進一步學習,實現(xiàn)英語技能的重大轉變。
三、學生認知
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結構理論,個體在學習中,一個新的觀念、 信息或經驗,不是被現(xiàn)有的認知結構同化,就是改進現(xiàn)有的認知結構或產生新的認知結構。 新的觀念、信息或經驗被現(xiàn)有的認知結構所同化,是以語言信息的一致性為前提的。高校擴招以后,學生越來越多,班級越來越大,課程越來越擁擠。在學?;A建設速度和師資力量增長速度跟不上擴招速度的情況下,大班授課的現(xiàn)象不可避免。然而,學生之間的差距很大,雙語教學并不適合所有學生。如果在大班授課的情況下勉為其難地采用雙語授課,必將影響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必將影響到整個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學生聽不懂課,必然會對教師不滿,教師將背上教學效果差的名聲,因而難以立足于高校。除非采取中英兩種課程并行、規(guī)定英語能力達到一定級別的學生有資格參與英文授課課堂、學生和教師自由選擇的方法消除師生的顧慮,教師的主動性是難以提高的。
目前學生的英語水平差次不齊,有些學生在大學一年級已經通過CET-6,而很多同學直至畢業(yè)才勉強通過CET-4。 所以,在實際教學中,不可能完全采取全英文教學,必須有一個過渡期。 在過渡期內,以漢語為主、 英語為輔; 逐步轉為漢英并重; 最后,隨著學生英語水平的提升以及教師英語水平的提高,再轉變?yōu)橛⒄Z為主、 漢語為輔。
四、管理機制
高素質的雙語教師隊伍是雙語課實現(xiàn)雙語教學目標的人力資源保障。從某種意義上說,雙語教師素質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專業(yè)外語水平的高低。目前,在很多高校中,缺乏針對雙語教學的業(yè)績核算與激勵機制,這打擊了一部分有能力的教師采用雙語教學的熱情。
筆者曾分3次共對近500名學生嘗試采用雙語授課,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在積累了寶貴經驗的同時,深深體會到其中的辛苦。
對于一名經驗豐富的教師,假如不采用雙語授課,那么可以輕松完成授課任務。然而,采用雙語授課時,工作量是巨大的。
首先,在教材選擇和講稿撰寫上,教師必然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目前,雙語教材的建設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國外教材內容選編思路和編寫形式與國內教材的風格完全不同,國外教材有長處亦有短處,一本原文教材不能拿過來就用。教師需要對公開出版的幾乎每一本英文原版教材通讀一邊,對它們在價格、內容、形式上進行比較,選出最合適目標學生的一本書作為參考教材。這至少需要一學期的時間。為了彌補教材的不足,也是為了使學生了解本學科前沿科研成果,教師必須到圖書館或互聯(lián)網查閱英文材料,進行整理,對相關知識點用地道并易于理解的原文論述清楚,然后將這些知識點撰寫到講稿中。教師還要預測學生會對哪些語言表達方式陌生,會遇到哪些生詞和難句,并作好充足的準備消除學生的理解障礙。
其次,在口語和板書方面,教師要事先進行長期的訓練。雖然任課教師基本上能熟練閱讀原文教材,但使用英語口授絕非易事。沒有經過長時間專門口語訓練,就難以保證語音、語調和語言使用的正確性。如果教師英語口授時語音、語調不準、學生聽不動,必將大大影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為了提高語音、語調和語言表達的準確性、流利性,筆者提前一年收集與本課程有關的英語有聲資料,堅持朗讀、模仿、對比,直到口語表達能力與原聲材料一樣地道、流利,直到確信自己完全有能力以地道標準的外文講授課程。另外,要在英文板書方面加強訓練,以確保拼寫正確、板書書寫整潔清晰。
從上述分析可知,采用雙語授課時,教師的任務是很繁重的。在教學上過多的投入,必然會影響到教師在科研方面的精力。倘若在業(yè)績考核和職稱評定上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將難以調動教師對雙語教學的積極性,教師寧愿采用傳統(tǒng)的授課方法,而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上,而不是雙語教學上。因此, 高校的教學管理者應有全新的管理思維和行為, 出臺資助和考核上傾斜性的激勵政策,營造一個讓雙語教師能夠上、愿意上、能上好雙語課的激勵工作環(huán)境,使教師被激勵的能量主動、積極和隨時處于被釋放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Searching for Common Ground in the Education of Bilingual Students, Presentationto the California State Board of Education February 9, 1998 Sacramento, California byJim Cummins University of Toronto
關鍵詞:鄉(xiāng)村語文;素質教育;實施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5-278-01
語文學科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質,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關鍵所在。而在鄉(xiāng)村小學中,學生獲得信息的渠道有限,所接觸的事物較少,教學資源匱乏,限制了學生思維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使語文教學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很大程度的阻礙了素質教育的實施。因此在鄉(xiāng)村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拓展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語文教學中質量,為素質教育的順利進行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鄉(xiāng)村小學語文教學在素質教育實施中所存在的問題
語文教學是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但在我國鄉(xiāng)村學校中,語文教學中還存在較多的問題,不能更好的保證語文教學的質量,很大程度的阻礙了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而在鄉(xiāng)村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育觀念落后,只會按部就班的對學生進行課本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成為了被動的接受者,限制了學生思維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使語文教學成為了學生的負擔。而與城市學校相比,鄉(xiāng)村小學的教學資源匱乏,且大多是來自教科書上,存在較大的局限性,致使語文教學的教學內容片面,教學資源單一,不能有更好的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還普遍存在教學資金不足,教學實施還不夠完善等現(xiàn)象,從而使學生無法獲取更多的課外知識信息,導致學生知識面狹窄,語文教學效果低下,使素質教育不能更好的實施。而在鄉(xiāng)村小學的語文考試中,其考評方式單一,且更為注重對學生進行基本知識的考核,而忽略了語文技能考核的重要性;并過分的重視學生的語文考試成績,使學生了考高分而死記硬背,不能靈活的運用所學到的語文知識,致使考試結果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很好的反映學生的實際能力;并很大程度的影響了學生語文素質和能力的提高,使語文考試不能更好的發(fā)揮作用。
二、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與單一的考評方式
教師是素質教育的執(zhí)行者,是決定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因此為了使鄉(xiāng)村小學的素質教育能夠更好的實施,其首要目的是要改變以傳授課本知識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提高教師對素質教育的認識,明確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使素質教育能夠更好的進行。同時還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綜合水平等方面,制定出適用性較高的教學目標;并以全面面向學生為主,提高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而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還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并使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素質教育的順利進行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還應改革語文考評的內容和方法,使語文考評的全面性和合理性,確保其能更好的發(fā)揮作用,為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創(chuàng)造優(yōu)越的條件。而在進行語文考評時,教師應對學生的基本知識掌握情況和語文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進行綜合考評,確保其能將靈活運用所學到的語文知識,使語文考評能更好的反映學生的語文水平;并改變以考試分數(shù)評定好壞的評價方法,合理的將學生的考試結果和日常學習中的知識積累相結合,確??荚u結果的全面性和合理性,從而使考評制度能更好的發(fā)揮作用;并將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語文能力作為其教學的重點,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為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完善教學設施,豐富課外資源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信息閉塞,教學資源匱乏,教學設施簡陋,是導致鄉(xiāng)村語文教學效果低下,阻礙素質教育發(fā)展的關鍵所在。因此有關部門應對鄉(xiāng)村小學的素質教育實施情況予以重視,并適當?shù)募哟髮︵l(xiāng)村小學教育資金的投入,有效的改善鄉(xiāng)村小學的教學條件,完善教學設施,購置先進的教學器材,拓寬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渠道,豐富鄉(xiāng)村小學的教學資源,更好的滿足學生的學生需求,有效的提高鄉(xiāng)村小學的教學質量,為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學校領導還應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和教學需求,多方籌集教育資金,購買必備的教學資料、教學設備及適合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并建立專門的校園圖書室、班級圖書角,豐富學生的課外資源,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增長學生的見識,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自學能力。并對學生較少的相鄰村小進行合并,建立寄宿制學校,使離學校較遠的學生能有更為充裕的時間進行學習,并能充分的將各村小的教育資源進行整合,豐富教學資源。而教育部門還應開展相對的教育活動對鄉(xiāng)村小學進行幫助,如派有經驗的城里教師到鄉(xiāng)村小學支教、指導,辦教學講座等方式,促進城鄉(xiāng)交流,有效的提高鄉(xiāng)村小學的教學質量。并定時的對鄉(xiāng)村教師進行專業(yè)知識的培訓,更新其教學管理,并鼓勵其積極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水平,為全面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質和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
語文教學使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素質教育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而教師是素質教育的執(zhí)行者,是決定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因此為了使鄉(xiāng)村小學的素質教育能夠更好的實施,其首要目的是要改變以傳授課本知識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提高教師對素質教育的認識,明確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并使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主參與意識,為素質教育的順利進行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劉興勝.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1,03:56.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傳統(tǒng)教學法;比較
項目化教學強調學生學習自主性,知識組織缺乏系統(tǒng)性和結構性,傳統(tǒng)教學法注重分析和抽象教學,項目化教學方法的應用為課程的改革提供了一種可行的途徑。該教學方法的中心是學生,教學內容是教、學、做,培養(yǎng)目標是增強學生的能力。同時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傳統(tǒng)教學模式特點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的“三中心”為理論核心,以傳授系統(tǒng)知識、培養(yǎng)基本技能為目標。其著眼點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記憶力、推理能力與間接經驗在掌握知識方面的作用,使學生比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傳統(tǒng)教學具有組織控制嚴密,制度規(guī)范,便于操作,有利于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與控制按預先的設計進行實施。
以事為中心,目標明確。教學目標最主要的是完成知識傳授。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每一步驟都為知識傳授這一目標服務、都滲透著對教學目標的分步實施,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教學省時、高效,保證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有利于科學知識的系統(tǒng)傳授。言傳身教,利于對學生的身心教育。對于具有豐富教學經驗、治學嚴謹?shù)慕處?,能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有利于學生的心理素質和道德修養(yǎng)以及個性品質的完善的特點。
二、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
傳統(tǒng)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指令一服從”的教學管理模式,強調和注重教師權威性,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未能很好地體現(xiàn)出來。強調學生的任務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師講授的內容。教學中,學生往往被當作灌輸?shù)膶ο蟆⑼獠看碳さ慕邮芷?、前人知識和經驗的存儲器,致使絕大多數(shù)學生逐漸養(yǎng)成了一種不愛問、不想問“為什么”、也不知道要問“為什么”的麻木習慣,形成一種盲目崇拜書本和教師的迷信思想,對書本和教師不能懷疑,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逆向性思維被束縛、被禁錮,敢于沖破傳統(tǒng)的新思想、新觀念被扼殺,大膽創(chuàng)新的翅膀由此而被折斷。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唯知性使教師在教學中清晰地劃分學生的層次,教學集中于針對中間層次的學生,從而忽視了優(yōu)生與后進生的教學,實際教學的對象范圍變得狹窄。其結果是對于優(yōu)生,教學進度拖沓,而差生則無法得到個別化幫助而收獲甚少,被排斥在教學管理之外,不利于整體學生的發(fā)展,因而無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質量、數(shù)量要求。教學目標上的單一性,阻礙了教師與學生的人格精神的相遇,陰礙了學生豐富情感與個性的發(fā)展。圍繞知識的教學和機械的步驟難以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教師以權威地位而控制的教學也無法使學生敞開心扉,不利于人格的培養(yǎng)。
三、項目教學法的優(yōu)點
“項目教學法”的教學模式,其核心追求不再是把教師掌握的現(xiàn)成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作為追求的目標,或者說不是簡單的讓學生按照教師的安排和講授去得到一個結果,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云尋找得到這個結果的途徑,最終得到這個結果,并進行展示和自我評價,學習的重點在學習過程而非學習結果,學習者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各種能力。教師已經不是教學中的主導者,而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指導者和監(jiān)督者,學生具有較高的積極性。因此,具有較為突出的優(yōu)點。
1、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很多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興趣不濃的狀況一直困擾著授課教師。項目教學法通過讓學生實施一個個具體的項目進行學習,學生學習的目的很明確,興趣濃厚。如果讓學生自行設計一個其感興趣的項目,便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時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進一步強化了學習的積極性。
2、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項目教學大多要分小組完成,實施項目的過程多為布置任務、小組自學和討論、項目實施、小組匯報、總結發(fā)言。通過小組內及小組間的充分交流、討論、決策等,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強化了學生的團隊意識。而合作能力和團隊意識恰恰是當前社會化大生產所要求的基本素質。
3、解決了許多教學法的難題。在以往的教學中一直強調以學生為主,但實際上教師自導自演的狀況十分普遍,沒有明確目的的教學和學習讓教學雙方越來越累。這一切都會因項目教學法的實施而大為改觀。項目教學法給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可能,教師只需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進行輔助和引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
四、項目教學法與傳統(tǒng)教學的比較
項目教學法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有很大的區(qū)別:表現(xiàn)在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三個中心,即由以教師為中心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由以課本為中心轉變?yōu)橐浴绊椖俊睘橹行?,由以課堂為中心轉變?yōu)橐詫嶋H經驗為中心。由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學目標發(fā)生質的變化。項目教學法運用已有的技能和知識去學習新的知識、技能,解決過去從未遇到的實際問題。而傳統(tǒng)教學模式則是傳授直接或間接的知識和技能云解決或印證過去已解決的問題。在教學形式上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項目完成(學習過程)的幫助者和促進者,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探索式的主動學習;傳統(tǒng)教學法,則強調老師的主體中心地位,實行的是以老師傳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灌輸式教學。交流方式采取師生互動、共同探討的雙向交流方式。傳統(tǒng)教學法則是單方面的交流,雖有互動也是被動的,主要由教師提問,學生按照課本知識進行回答。
【關鍵詞】隱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運用策略
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是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為基本的兩種模式。但是,綜觀現(xiàn)階段我國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xiàn)狀卻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實踐中只意識到了顯性教育的重要性,卻忽略了隱性教育運用與實施,以至于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使得所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遠遠無法滿足時代的要求。鑒于此,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充分發(fā)揮隱性教育模式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促進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科學結合,本文就針對隱性教育模式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問題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分析。
一、隱性教育的概念與特征
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隱性教育模式,簡單來說,實際上指的就是在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以潛在的、較為隱蔽的甚至是無意識的“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的一種模式。由此可見,隱性教育是相較于顯性教育而言的。
一是,教育目的和教育方式的隱蔽性。在利用隱性教育模式開展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方式都是融入到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之中的,是通過在學生學習和生活之中的滲透來實現(xiàn)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的。因此,隱性教育模式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式都具有隱蔽性的特征。
二是,教育主體的自主性。在利用隱性教育模式開展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教育工作往往是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xiàn)的,因此,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是處于一種自發(fā)的狀態(tài)之中,所獲得的經驗和啟發(fā)也是學生主動選擇、主動參與的結果,這就使得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呈現(xiàn)出了自主性的特征。
三是,教育途徑的開放性。隱性教育是一種開放式的教育,其實施的過程并不局限于學生在校期間學習活動,而是一種沒有固定地點、沒有固定時間、沒有固定形式的教育,從而使得隱性教育途徑具有了開放性的特征。
二、 隱性教育模式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優(yōu)勢
1.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
在利用隱性教育模式來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教育的形式往往會更加的“生活化”,也更容易得到學生的認可和歡迎。例如:定期舉辦的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校園科技學術節(jié)以及類似知識競賽、辯論賽等形式的第二課堂活動等等,均是廣受學生歡迎的,也是滲透落實隱性教育的有效時機,在利用這些活動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由于學生本身對于活動就具有濃厚的興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需要進行適時的引導往往就能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并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效。
2.有助于解決學生的反叛思想和行為
心理學的相關研究表明,在面對誘導性過于明顯,且強度過大的信息時,人往往就會覺得壓抑和不自由,并會產生排斥和抵抗的思想甚至是行為,而這也恰恰是運用顯性教育模式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明顯不足。但是,在利用隱性教育模式來開展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由于其是將教育的目的和教育方式融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的,并不是對學生直陳道理、直接勸導,因此教育的氛圍相對而言會更加的輕松愉悅,從而能夠有效的降低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的排斥抵抗思想和行為出現(xiàn)的可能性,有效的提高了教育工作的成效。
三、隱性教育模式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策略
為了確保隱性教育模式在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應用成效,在全文分析的基礎上,特提出了如下幾點應用策略:
首先,科學構建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是隱性教育得以貫徹落實的關鍵,也是隱性教育得以應用的前提。要構建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一是要注意構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質載體,利用學校的物質環(huán)境,為隱性教育的實施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二是,要注意構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載體,通過有針對性的規(guī)章制度和行為規(guī)范來確保教育工作的合理有序進行,并將此作為隱性教育的載體來影響學生的觀念和行為方式。
其次,要注意全面提升思想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質。在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的一言一行均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也是隱性教育得以滲透落實的基礎和依據。因此,為了實現(xiàn)隱性教育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有效應用,思想教育工作者首先就必須要注意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質,如:思想政治理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專業(yè)知識素質以及心理素質等等,并注意積極主動的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術,以實現(xiàn)自身綜合素質水平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