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公民公共行政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市場經濟發(fā)展提供了根本動力
在傳統(tǒng)的計劃經濟時代,公民的一切生活資料都有政府來調撥和統(tǒng)籌,“完全服從組織安排”是公民的普遍政治思想。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得以建立和快速發(fā)展,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也帶來了公民利益需求的多樣化,也出現(xiàn)了代表不同利益的群體,因為涉及到自身利益,他們對政府的政策法規(guī)也較為關注。于此同時,傳統(tǒng)政府管理體制的變革也為公民政治參與提供了基礎。此外,健全的法制環(huán)境也為公民參與提供了法律保障。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我國的法制環(huán)境也不斷完善,公民的權利與利益也受到法律的保護。
2、政治現(xiàn)代化提出了公民參與行政管理的需求
政治現(xiàn)代化已經被社會普遍接受,其本質就是國家權力的權威化和公民參與的擴大化。從民主角度看,公民的民主意識不斷增強,也越來越意識到自己在公共行政中的主體地位,并且公民也會向政府充分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意愿,以期公共行政能充分滿足自己的需求和利益。而從法制角度看,公民在遵守法律法規(guī)及各項政策法令時,也必然會通過多種方式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力和利益,這其中也包括對公共行政施加影響,以使各項政策能夠對自己有利??梢钥闯?,政治現(xiàn)代化也提出了公民參與公共行政的要求。
3、部分公民思想意識的崛起激發(fā)了公民參與公共行政的想法
在當今社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越來越重視教育。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為我們的社會輸送了很多社會精英。因此,社會中成員的整體素質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這些成員大多接受過高等教育,因此,他們的思想觀念變得比較先進、開放與民主,因此便提出了主動參與公共行政的意愿,為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開辟一種新的參與方式。
二、公共行政中公民的參與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我們逐步進入了民主社會,接受民主政府的領導。在民主政府里,政府與公民之間的關系不再像以前那樣,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公民參與公共行政事業(yè)是一種被動參與,公民在公共行政的關系中處于一種劣勢的地位?,F(xiàn)如今,公民的主動參與成為了公共行政中必要的條件。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公民的這種主動參與便有了不一樣的內涵。但是在目前的社會制度下,政府及一些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并沒有真正為公民提供適當參與的空間,從而使得目前的公民參與只是一種形式或是間接的參與,而沒有變成公民的實質權利,公民也沒有真正享受到主人翁一般的待遇。公共行政中公民真正的參與過程應該是由公民與行政人員一起投入公共行政事業(yè)當中,以公共利益為目標在團體與私人利益之外的共同合作、協(xié)調發(fā)展的過程,公民與公共行政這兩者之間應該是一種合作的關系。在這種合作的基礎上,行政人員與公民首先要改變傳統(tǒng)的參與狀態(tài),公共行政人員應該改變以往的行政管理者思想,要樹立人民公仆的形象,盡心盡力為公民做好服務工作。而公民也應該改變以往被領導、被管理的心態(tài),在對待一些公共行政工作上要主動參與其中,并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只有這樣重新思考行政人員和公民這二者的基本角色及彼此間的關系,才可能進行有效的公民參與,從而促進公共行政事業(yè)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三、公民參與公共行政的兩種模式之間的比較縱觀
公共行政發(fā)展中,公民參與其中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直接參與,另一種是間接參與。直接參與是一種真實參與的過程,是一種基于公民個人意愿的深入而持續(xù)的參與行政的過程,以便通過公民對一些行政決策或者行政服務的參與了解,發(fā)表個人的意見和建議,從而可以影響某種行政行為或政策情境。在以往的一些行政學研究中就曾經假設過:公共行政與界定形成社群及社群中的公民角色與地位,具有最直接的關聯(lián)性。而事實上,公共行政學科的最初目的,就在于幫助協(xié)調統(tǒng)治與權力之間的關系,以及公共行政部門如何更好地開展工作,公民如何參與公共行政管理,更好地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等問題。因此,在開展公共行政的過程中,由于公共行政人員和公民對于自身的權益認識不清,所以才導致了公共行政一些角色、權益的錯位。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公民的民主意識逐漸增強,公共行政的服務理念也逐漸增強了。于是,公民開始逐漸地轉變自己的思想,希望能夠直接參與進公共行政過程之中,也希望把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反映在公共行政過程中,也需要有足夠充足的時間去進行相關信息的了解。而隨著社會民主化程度的提高,行政人員的職責逐漸由以前的領導者變成了服務者。他們的職責變成了幫助、協(xié)調民眾認識問題真相、在作出一些決策時,通過開展聽證會等方式,以維護民眾的權益為前提,與民眾共同做出決定。事后,對于一些決策的制定、落實情況,也需要公民對其進行反饋,以利于公共行政單位下次的決策更加明智。從以上對于行政人員與公民之間職能、關系的轉變,我們了解到,這兩者在參與的過程中是合作的伙伴關系。兩者之間的相互協(xié)調才更能促進公共行政事業(yè)的發(fā)展。但在二者協(xié)調的過程中,也難免出現(xiàn)一些人對于這個問題的質疑。比如:政府較之以前在決策的過程中增加了公民參與的程序,會不會因此而增加行政人員的負擔,增加公共行政事業(yè)單位的開支。答案是否定的。不僅不會增加負擔,反而會使社會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公民也會生活得更加有尊嚴。在傳統(tǒng)的公共行政參與中,公民只是一個傾聽者,沒有判斷權,也沒有決策權,對于最后的決定公民也無權進行干涉,無權表達自己的看法。但是在直接參與模式中,公民改變了以往的思維模式,在這樣的過程中,不只是作出判斷還要直接參與決策的過程,從另一方面來說沒有增加行政人員的負擔,事實上反而分擔了行政人員的繁瑣工作,也使得公共政策的質量變得更高,從而最終獲得雙贏的局面。這樣一種直接參與的模式最為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決策程序,決策的結果是真正具有公共意義的,是符合普通公民極大的意愿的。行政人員在上述這兩種直接和間接參與模式中,實際上均扮演著中介的角色,行政人員連接著公民與行政組織,并對這兩者進行組織協(xié)調。但這兩種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傳統(tǒng)的間接參與模式是由先前已經存在的行政管理制度和程序來決定的,這都是根據除公民以外,其他因素來決定的,因而不具有公共效益,公民也無法參與其中。相對而言,直接參與的模式是直接由公民與行政人員一起來組織議題,了解議題內容,分析如何解決等問題,公共行政組織提供給公民有效的廣泛的參與空間。
四、實現(xiàn)公民參與公共行政的途徑
公民參與公共行政,不是單方面因素就可以實現(xiàn)的,這需要政府與公民雙方的共同努力和社會氛圍的營造才能實現(xiàn)。因此,為實現(xiàn)公民參與公共行政就需要從政府、公民、社會等方面進行思考,研究出有效的途徑來提高公民參與公共行政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從而使整個社會朝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1、政府推動公民參與公共行政
政府在轉變公共行政的價值取向方面負有重要的責任,政府的參與將會有效推動公民參與公共行政。這其中,包括:
(1)由以效率為中心向以公民為中心轉變。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和社會事務的復雜化,傳統(tǒng)的公共行政體制無法滿足要求,出現(xiàn)機構臃腫、效率低下等問題,且對行政效率的片面追求也破壞了社會公平,且公民權利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為促進公民參與公共行政,政府需要以公民為中心,以公民的需求和利益為根本點,重視對公民權利的維護。
(2)由追求部門利益向追求公共利益轉變。公民參與公共行政實際也是公民與政府進行溝通、協(xié)調、合作的過程,而公民對政府的信賴和信心是建立在政府關注公共利益這一前提下的。只有滿足這一前提,公民才有可能積極地參與到公共行政中。
(3)逐步完善公民參與公共行政的制度。目前,我國的各項制度仍有待進一步完善。為推進公民參與公共行政,必須加強公民參與的制度建設。即,在尊重公民權利的前提下,建立必要的法律法規(guī),從法律上明確公民參與的范圍、內容、方式等,并對可能發(fā)生的例外情況進行約束和控制,做到有法可依,用法律來規(guī)范公民參與公共行政。此外,還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公開渠道和政策,以保證信息透明。
(4)提高公共服務部門員工對于公民參與的積極性。在公共行政部門中也會存在很多有理想有抱負的工作人員。但是他們一直處于那種先前的行政程序之中,所以他們的思維也開始變得固化了。對于公民參與公共行政變得一臉漠然。這時便需要提高這些員工的積極性和參與度,使他們了解公民的參與式管理不僅不會對他們造成負擔,反而會減輕他們的負擔。這是一種更為開放合理的公共行政治理方式,在這種方式的指導下,它會使單位更加注重人性的價值。
(5)充分發(fā)揮官員的積極作用。對于公民參與公共行政事業(yè),在一些大中城市,公民的參與意識比較強,而在一些基層,公民的這種意識便相對缺乏。這時便需要這些官員對公民進行很好的解釋和積極地引導,使他們了解自身的權益,提高他們公共行政的參與度。相信有官員的介入,公民在這方面的意識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6)通過多種形式來提高公民在公共行政中的參與度。公共行政部門可以通過公民在網上網下的投票、民主對話、座談會等新型形式實現(xiàn)公民參與公共行政,調動公民行政參與的積極性。
2、通過公民自身的努力來推動公民參與公共行政公民作為
公共行政另外一個主體,對于參與公共行政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公民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努力推進公民參與公共行政:
(1)培育公民的參與意識。在這方面,公民可以通過社區(qū)工作來培育公民的民主意識和參與意識。在參與社區(qū)工作的過程中,公民會去關心、參與社區(qū)范圍內的公共管理,并在這個過程中提高參與意識,并逐步內化成為公民的責任。
(2)提高公民的參與能力。在這方面,可以利用非政府組織來提高公民的參與能力。利用非政府組織,將公民由社區(qū)關系擴大到社會環(huán)境中,并促使公民主動參與公共事務,追求社會公共利益。在這個過程中,利于公民提高對組織運作的認識,并逐步提高公民參與的能力。
(3)培育公民參與的政治文化。通過培育公民參與的政治文化,加強對公民的政治教育,逐步增強公民的主體意識、權利意識、民主意識、平等意識、法制意識等,以有效引導公民主動參與公共行政。
3、社會需要營造公民主動參與公共行政相關的社會氛圍
在社會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需要社會開展各種形式的有利于激發(fā)公民參與度的活動,也可以組織相關的志愿者和服務小分隊對這樣的理念進行宣傳指導,并進行相關方面耐心細致的指導。在當今民主化的社會中,公共行政與公民具有十分緊密的關系。公共行政事業(yè)的開展需要公民的廣泛參與,也需要公民對公共行政的決策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反過來,通過公民參與的公共行政也會因公民的意見和建議而進行相關方面的調整,從而制定出更加有利于公民的決策,促進社會更加健康的發(fā)展。
作者:韓曉旭單位:湘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