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公民意識的培養(yǎng)與憲法的關系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內容摘要】世界全球化給我國的發(fā)展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主權國家在外部和內部均遇到了思想分歧、民族意識和公民意識等新情況。傳統(tǒng)國家元素的居民構成一直在悄然變化,主要體現(xiàn)在心理層面,即公民和民族的意識層面。二者作為民族的社會心理基礎,其重要性尤為突出。我國崇尚以人為本、為人民服務的執(zhí)政理念,憲法作為我國的根本大法也體現(xiàn)了這一點,由此可見,公民意識與憲法的關系密不可分。
現(xiàn)代國家建設的重要條件是社會基礎,即得到所有社會成員的認可。因此,需要充分發(fā)揮憲法在塑造民族意識與公民意識方面的獨特作用,尤其是公民意識。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其核心是國家認同,人民擁護;憲法救濟制度為公民基本權利的保障提供了法律依據。法律的實施則是讓人民在享受權利、履行義務時有法可依。從憲法的角度來思考國家與公民的關系,思考公民意識的培養(yǎng)與憲法的關系,無疑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公民意識的概念
公民意識指的是自然人與國家、社會、團體和其他個人等的關系,即自我在特定國家中地位的認識。公民意識是公民在作為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活動主體時所產生的心理認同和理性認識。這也是對自我內心主體性的理解,以此為基礎才衍生出公民在參與社會活動時的責任感和道德感。公民作為憲法的一個概念,又指自然人與特定國家之間的法律關系和憲法地位,因此公民意識與國家密切相關,只有在國家存在的形式下,公民才具有實質性意義。沒有國家的聯(lián)系,個體便只有生物學意義上的存在。從對公民意識的了解可以看出,公民意識首先包括自己的身份,其次是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最后則是自己的責任,包括家庭責任、社會責任、國家責任等。筆者在此則認為身份是最基本的內容,有了這一基礎才能產生權利、義務和責任。然而,對“公民”的定義最終還是要歸結到憲法,憲法也規(guī)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因此,公民意識與憲法的實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二、公民意識與憲法之間的聯(lián)系
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近代西方國家的憲法是在消滅封建專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的過程中產生的;而我國憲法則不同,是在中國共產黨推翻“三座大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產生的。憲法往往是由一個合法的政權制定的,其民主自由等價值觀必須有一個確切的定位,這對于公民意識的合法性、完整性的發(fā)展十分重要。公民意識重在憲法所規(guī)定的人民權利和義務的意識。因此,憲法的規(guī)定在很大程度上為公民意識的形成提供了法律依據和發(fā)展方向,同樣,公民意識也有利于憲法的實施。因此,公民意識與憲法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憲法作出相應的法律規(guī)定,如確定了人民在國家中的主體地位,承認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確立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方式等來提高公民的意識,增加人民的社會參與感。通過這些規(guī)定能夠加深自由、民主、平等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人民心中的印象。民主主要強調公民對國家政治生活的參與,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中國公民對國家政治生活的參與明顯不足,間接導致了公民意識的缺失,尤其是傳統(tǒng)封建觀念中強調的無私,對于公民意識的發(fā)展是十分不利的。經過幾次憲法修正案以及其他法律的完善,逐漸顯示出國家對公民私有財產的保護。例如,2004年的憲法修正案將第13條修改為,公民的合法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法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再如,《物權法》在2007年頒布相關有效的規(guī)定,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保障一切市場主體的平等的法律地位和發(fā)展權利。這些規(guī)定為公民的私權意識提供了法律依據,對提高公民的私權意識具有重要意義。
三、提高公民憲法意識的措施
雖然中國人民的公民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如今依舊不適應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仍然有大量的人民不知道自己的權利,感到自卑、渺小、依賴和崇拜。人民的順從心理與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傳統(tǒng)是分不開的,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依然存在的官僚主義、權力集中和特權現(xiàn)象也是分不開的。公民意識的強弱反映了公民自我覺醒的程度。
(一)積極開展普法活動。各級政府要采取多種形式和方式普及法律知識,重視在邊遠地區(qū)、貧困山區(qū)和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開展普及法律知識的活動,尤其是對于憲法內容的普及。偏遠地區(qū)以及貧困地區(qū)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當?shù)亟逃浜?,公民文化素質低,師資不足,教育設施落后,不利于對憲法知識以及其他法律知識的宣傳。相關政府和教育機構應根據當?shù)貤l件,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推廣憲法,并采取多種形式的活動來吸引公民參與。所以,公民可以將法律與現(xiàn)實生活相連接,在日常生活中發(fā)揮其重要作用。在少數(shù)民族比較集中的地區(qū),可以培訓當?shù)亟處?,用當?shù)卣Z言進行宣傳教育。要充分發(fā)揮地方教師的作用,讓他們通過自己的言行來認識憲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宣傳教育知識普及,公民不僅能夠掌握憲法的基本知識,還能知道如何利用憲法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二)培養(yǎng)公民憲法理念。我們要重視憲法教育,將憲法教育列為法學教學目標的重要內容,同時注重對公民憲法哲學的培養(yǎng)。要在群眾中樹立社會主義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權利義務等基本觀念,培養(yǎng)他們自覺遵紀守法、嚴格守法的意識。增強人民的國家安全意識。國家安全是個人安全的前提,有賴于每個公民的自覺維護,以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普及法律知識,樹立法律信仰,讓公民敢于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并自覺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加強社會主義法律文化建設。
(三)進行憲法實踐。憲法是一個聲明,保證人民的權利,但憲法不應該只是一個宣言,只有宣言的憲法將是一張空白的紙,公民權利意識的培養(yǎng)必須將紙上的權利和實踐中的權利結合起來。公民通過參加人民代表大會的選舉,積極行使政治權利,促進權利意識的形成;通過向全國人大代表反映意見,關注全國人大,提高公民權利意識。特別是當公民親自參與憲法實踐,如通過訴訟等方式來保護自己的具體權利時,公民的權利意識就會大大增強。公民最關注涉及自身利益的實踐活動,憲法實踐是增強公民權利意識的有效途徑。
四、培養(yǎng)公民憲法意識的意義
(一)有利于公民對憲法有更深刻的了解。培養(yǎng)公民憲法意識,需要對公民進行深入知識教育,使公民在此過程中深入研究憲法知識,理解憲法的內容,并通過長期的理解認識,深刻理解憲法知識,建立良好的憲法意識,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二)有利于拓寬群眾進行法制教育的渠道。開展法制教育宣傳,進行憲法知識教育是培養(yǎng)群眾法治觀念和憲法意識的主要方式。通過多渠道、多形式的普法宣傳教育,能有效地培養(yǎng)公民的法治意識,提高群眾文化素養(yǎng)。
(三)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法治共同發(fā)展的良好局面。公民是國家法治的重要群眾基礎,制定和實施國家法律不僅是為了讓人民在維權的時候有法可依,也是為了培養(yǎng)公民的憲法意識,從而更能引導公民積極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參與憲法的修正,讓人民在自身的權利受到非法侵害時,敢于與之做斗爭。培養(yǎng)憲法意識能更好地實現(xiàn)以人為本,落實為人民服務的基本理念,從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五、結語
憲法是法治國家建設的基礎,法治則是一種社會意識。法治不僅包括所有的法律條文,還包括司法實踐以及法律觀念等。要促進法治國家的建設,就要明確公民意識與憲法的關系,增強公民憲法意識,實現(xiàn)政治文化以及政治結構的良性互動,提高人民群眾的政治參與度,真正實現(xiàn)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只有真正增強公民的公民意識,我們的憲法才能真正深入人心,我們的社會才能真正實現(xiàn)發(fā)展,而不是僅僅局限于經濟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魏健馨.共同體意識的憲法統(tǒng)合[J].學習與探索,2018(7):81-92.
[2]紀林繁.提高公民的憲法意識[N].青島日報,2019-12-10(15).
[3]王勇波.現(xiàn)代國家憲法意義下的憲法認知和憲法意識[J].法制與社會,2018(14):11-12.
作者:王玥琪 單位:吉林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