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健康教育在心理科開放式病房中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的探討醫(yī)院心理科開放式病房在實施護理服務時,加入健康教育的價值。方法病例選自在2020年2月~2021年3月時間內,在本院心理科就醫(yī)的78例患者,以入院順序分組。在常規(guī)組中提供常規(guī)心理科治療與護理,實驗組則在上述基礎上強化健康宣教,統(tǒng)計兩組干預效果,行t、x2檢驗。結果實驗組用藥依從性高于常規(guī)組,實驗組滿意度高于常規(guī)組(P<0.05);實驗組社會功能缺陷情況與精神癥狀改善情況優(yōu)于常規(guī)組(P<0.05);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常規(guī)組(P<0.05)。結論通過強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患者用藥依從性,改善患者社會功能與精神癥狀的同時,還能增強其滿意度,提升生活質量。
[關鍵詞]開放式病房;心理科;健康教育;依從性;精神癥狀;社會功能;生活質量
近年來,基于社會競爭壓力加劇及生活節(jié)奏加快背景下,人們易受到來自社會及家庭多方面的壓力,促使心理疾病的發(fā)生率呈增長趨勢[1]。開放式病房是未實施封閉式管理的一種病房,隸屬于醫(yī)院“心理科”,也被稱作“心理治療病房”,相較于傳統(tǒng)精神科管理而言,開放式病房設置趨向于家庭化與社會化,主要目的是為了最大程度上讓患者享受正常人的生活,利于疾病改善與恢復[2-3]。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健康教育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經系統(tǒng)性健康宣教與相關知識教育,可有效增強患者自身健康意識,提升其自我保護能力與心理承受能力,促使其能夠積極配合相關治護工作,盡早恢復健康[4]。本研究主要目的是為了分析醫(yī)院心理科在提供護理服務過程中,強化健康教育的價值,現展開分析匯總。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78例存在心理疾病的患者,分組方法為患者入院順序,對納入病例展開分組。在常規(guī)組納入病例中,年齡與均齡值在20~68(45.30±11.45)歲,男女各18例與21例,病程1~4年,平均病程2.45±0.72年;在實驗組納入病例中,年齡與均齡值在22~70(45.47±11.58)歲,男女各15例與24例,病程1~5年,平均病程2.52±0.80年。對兩組基礎資料,采取統(tǒng)計學軟件展開比較,檢驗結果顯示P>0.05,差異較小符合臨床研究要求。納入標準:①滿足ICD-10有關疑病障礙、軀體憂慮障礙、分離障礙、恐懼障礙、強迫障礙及抑郁障礙等診斷標準者[5];②患者家屬知情且同意;③有齊全病歷資料者;④經院內倫理委員會的審查與批準。排除標準:①認知方面存在障礙者;②存在嚴重軀體疾病者;③肝腎功能嚴重異常者;④患者家屬依從性不高者;⑤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常規(guī)組提供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在患者住院過程中,向其展開常規(guī)健康宣教,將疾病發(fā)生因素、治療方法及預防復發(fā)等知識向其進行講解;在患者出院后展開隨訪干預,掌握其恢復情況、飲食及用藥情況。實驗組則在上述基礎上,強化健康宣教,主要分為3個階段:①第一階段。在患者入院時,將疾病常識內容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包括早期癥狀、干預方式及相關注意事項,增加其對于精神疾病的認知。②第二階段。在此期間患者的病情基本上得到控制,因此在此階段實施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穩(wěn)定患者的情緒,以使用抗精神藥物常識內容與情緒調控方法為治療與護理重點內容,對其精神狀態(tài)進行調控。③第三階段。該階段患者精神癥狀基本上已經消失,不需要繼續(xù)住院接受治療,可結合患者病情恢復情況,辦理出院;在此階段中,實施健康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恢復患者角色功能,提升其社會能力。對于處在康復期患者而言,其病情大多不太穩(wěn)定,復發(fā)率較高,故而需重視心理干預,主動和患者進行交流,叮囑患者家屬多鼓勵患者,多關心患者,給予其家庭支持與溫暖,以此來幫助患者康復及重返社會。
1.3觀察指標
①統(tǒng)計兩組干預1周后用藥情況,以Morisky-Green量表來評定[6],其中當患者感覺癥狀有所減輕時,仍然存在停藥的情況,且經常忘記服用藥物,無良好的服用狀態(tài),為不依從;在感覺癥狀較為嚴重時,患者并沒有停止及忘記服用藥物,同時還能維持良好的服藥狀態(tài),然而在癥狀減輕時,卻偶爾停止服用藥物,為基本依從;感覺癥狀減輕或者加重時,患者都未停止服用藥物,也未忘記服用藥物,并且始終能維持良好的服藥狀態(tài),為完全依從;②統(tǒng)計兩組干預后滿意度,以紐卡斯爾護理滿意度量表(Newcastlescalenursingsatisfaction,NSNS)評估[7],量表總分是95分,分為不滿意(<70分)、滿意(70~85分)與非常滿意(>85分);③統(tǒng)計兩組社會功能缺陷與精神癥狀[8],以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ocialdisabilityscreeningschedule,SDSS)來評價患者社會功能缺陷情況,量表中含有社會活動能力、對外界事物興趣、婚姻狀況、患者職業(yè)等10項維度,總分值為20分,評分越高則顯示社會功能缺陷情況越嚴重;以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riefpsychiatricratingscale,BPRS),分為焦慮憂郁因子、缺乏活力因子、思維障礙因子、激活性因子、敵對性因子,總分值在18~126分,總分越高則顯示病情越嚴重;④統(tǒng)計兩組生活質量[9],以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enericqualityoflifeinventory-74,GQOLI-74)來評估,量表內包含社會功能、情緒功能、角色功能、身體功能及總體生活質量,評分越高則顯示生活質量越優(yōu)。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x2檢驗;正態(tài)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則提示有顯著差異。
2結果
2.1對比用藥依從性表1可知,實驗組用藥依從性高于常規(guī)組(P<0.05)。
2.2對比滿意度
表2可知,實驗組滿意度高于常規(guī)組(P<0.05)。
2.3對比社會功能缺陷與精神癥狀評分
表3可知,經分析干預前兩組各項量表評分,差異較?。≒>0.05);干預后實驗組評分優(yōu)于常規(guī)組(P<0.05),且干預前后組內差異較大(P<0.05)。
2.4對比生活質量
表4可知,相較于干預前兩組各項生活質量均得到改善,實驗組改善情況優(yōu)于常規(guī)組(P<0.05),且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差異較大(P<0.05)。
3討論
本研究中,在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基礎上,強化健康教育工作,可有效提升心理科開放式病房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既能夠促進患者疾病康復,增強其治療信心,同時還能得到患者及患者家屬認可,提升其滿意度?;卺t(yī)學模式不斷轉變背景下,醫(yī)院精神科病房逐漸開始嘗試展開開放式管理,對于精神病患者管理趨向于家庭化與人性化發(fā)展,通過實施開放式管理模式,不僅能夠有效提升臨床治療與康復效果,同時還能夠滿足??祁I域的發(fā)展需求,符合患者身心需求,對提升患者自信心與依從性,促進其病情恢復起著積極意義[10-11]。為了降低安全隱患發(fā)生風險,提升安全管理質量,及時消除安全隱患,不僅要建立并完善相關安全管理制度,全面落實安全檢查工作與病房設置,還需結合患者自身情況,予以健康宣教,以此來提升患者對于疾病知識的了解,提升其治療信心與依從性的同時,進一步增強患者自護能力,幫助其形成良好、健康生活方式,促進疾病康復[12]。既往臨床以常規(guī)健康宣教模式實施健康教育,但內容較為寬泛,且教育方式較為單一,難以滿足患者與患者家屬需求,故而教育效果并不理想[13]。
3.1在醫(yī)院心理科開放式病房管理中強化健康宣教的意義
健康教育指的是通過及時開展系統(tǒng)化健康知識的教育與咨詢,進一步提升患者健康意識、心理承受能力與自我保健能力,促使患者能夠更好配合相應治療與護理工作,從而實現盡快恢復目的[14]。在整體護理中,健康教育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強化健康宣教工作,對促進臨床護理模式轉變起著積極意義。由于心理科患者具有病程長、顯效慢等特點,因此結合患者特點,及時開展健康教育就很重要[15]。
3.2強化健康宣教的方法與措施
3.2.1明確患者健康需求:在實施健康教育前,需了解患者健康需求,做到有的放矢方可達到預期效果。對于心理科患者而言,其對于健康需求如下。①疾病知識,不管是起病較急具有顯著臨床癥狀的患者,還是癥狀較為隱匿患者而言,其病程較長,且恢復速度較慢,易加重患者心理負擔與壓力,而患者家屬迫切想要了解患者病情現狀、用藥效果、治療方法與預后治療等;②治療環(huán)境信息,對于新入院治療的患者與其家屬都想要了解主管醫(yī)師技術情況、住院環(huán)境、位置及住院須知內容;③希望可得到醫(yī)護人員指導與幫助,比如配合檢查方法、相關注意事項及出院后病情變化對策、疾病復發(fā)預防方法等[16]。3.2.2制定針對性健康教育方案,明確教育形式:要想高質量開展健康教育,需遵循患者的健康需求、疾病特點,進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案,并嚴格按照方案內容采取個性化教育方式,以此來實現對癥教育的目的[17]。具體方法如下。①通過借助院內宣傳欄,將科室技術狀況、住院須知、精神疾病醫(yī)學知識、常見藥物不良反應與預防方法、功能鍛煉等內容制作成板報,從而實現向患者及患者家屬進行宣傳的目的;②定期組織患者或其家屬學習疾病知識,詳細講解防病治病常識、自我保健相關知識等內容,以此來起到健康宣教作用;③專業(yè)護士可經口述方式,結合患者病情對其展開教育,鼓勵患者將心中疑問提出來,并就其最關心問題展開討論與分析,促使教育信息溝通具備雙向性,進一步提升教育效果;④結合教育指導與示范,向患者示范與指導自我調節(jié)心理的方法、常見藥物不良反應預防方法及康復訓練等方法;⑤以現身說教方式提升教育效果,選擇恢復情況良好且同病種患者現身說教,向其他患者介紹經驗,對緩解患者負性情緒,提升治療信心起著重要作用[18]。3.2.3明確教育目標:在開展健康教育時,需有具體教育目標。①提升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樹立其正確健康意識,進一步提升其心理承受能力與治療信心,積極配合相關治護工作;②提升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因患者病程較長,且恢復速度較慢,可結合其實際情況,向患者講授自我護理技巧、康復鍛煉及疾病復發(fā)預防方法等,進一步提升其保健能力,利于疾病恢復;③糾正患者不良習慣,培養(yǎng)其形成正確保健行為,進一步提升其生活質量[19-20]。本研究中,通過比較常規(guī)護理與聯合健康教育在心理科開放式病房患者中的干預效果,結果發(fā)現實驗組用藥依從性為94.87%,高于常規(guī)組71.79%;實驗組滿意度比常規(guī)組高,為94.87%、76.92%;實驗組SDSS評分為5.62±1.05分與BPRS評分為26.70±4.67分,優(yōu)于常規(guī)組9.45±1.37分、37.53±5.22分;實驗組總體生活質量評分為6.25±1.24分,高于常規(guī)組5.28±1.35分,通過實施健康教育,向患者提供整體性、系統(tǒng)性、全面性護理服務,讓患者了解到疾病發(fā)生、發(fā)展與預后情況,可增加患者戰(zhàn)勝疾病信心的同時,還能夠促進疾病康復,減少治療時間。對于護理人員而言,為了達到理想健康教育目標,需不斷學習專業(yè)知識、交流技巧及心理學知識,進一步滿足患者健康需求的同時,還能夠提升其綜合素質與自我價值感。通過與患者進行交流、交談,與患者建立良好關系,不僅能夠增強護士責任感,同時還能夠讓患者感受到被重視的感覺,滿足其自尊,增加患者對于護士信任感,進而提升其滿意度。
作者:沈麗紅 孫紅娟 劉其香 李益民 單位:蘇州市吳江區(qū)精神康復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