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孩子思維專注力培養(yǎng)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佳佳媽媽
從您的描述來看,佳佳對顏色的分辨能力很強、有良好的觀察能力,但對復雜的語言指令的理解稍差些。這時,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游戲來提高孩子語言理解能力。下面這個語義認知游戲就很不錯,和孩子一起來玩玩吧。
3~4歲的游戲:排排隊
(游戲目的:理解語言指令,按物體的名稱進行分類)
游戲內容:
先準備一些常用的筆(鉛筆、毛筆、油畫棒、鋼筆等等),然后和孩子一起了解筆的名稱和用途,接著,每人挑選一支筆,并在圖A的大筆小屋里找出和自己手里同類的筆。
引導重點:
引導孩子觀察圖A:你快看,小屋里有這么多的筆呀!讓我們給自己手里的筆找找好朋友吧,讓它們排排隊吧。鉛筆排在一起,油畫棒排在一起,毛筆、鋼筆也排在一起。排好了,我們就可以和青蛙小姐一起做游戲了。
愛心提醒:
3歲正是孩子思維能力飛快發(fā)展的時期,但并未成熟,他需要借助一些具體的語言來幫助自己思考,慢慢地理順思路。所以,我們通過這個游戲給孩子提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自己學習思考并做出回答。
另外,我們也可以請孩子根據(jù)游戲的情景講故事,這樣不僅能增強孩子思維的連貫性和邏輯性,還能訓練他的語言理解能力。講完故事后,請孩子談談自己的想法,并讓他給故事設計個結局。
給佳佳媽媽的游戲建議
在引導佳佳按筆的名稱分類的基礎上,你也可以引導佳佳把顏色不同、形狀相同的筆歸到一類。在剛開始玩這個游戲時,她可能會受到物品顏色、形狀的干擾,這時不要著急,只要經常進行類似的游戲活動,佳佳會很快地掌握排排隊(就是分類)的要領,從而理解詞語的含義。
4~5歲的游戲:我的朋友在哪里
(游戲目的:理解語言指令,按物體顏色正確分類)
游戲內容:
先準備3個筆筒,也可以用適中的敞口瓶代替,爸爸媽媽和孩子把自己喜歡的顏色貼在筆筒上當作筆寶寶的家。將圖A復印放大后,沿筆的輪廓剪下來,和孩子一起玩“我的朋友在哪里”的游戲。
引導重點:
爸爸媽媽對孩子說:今天我們請小屋里的筆寶寶到我們家來玩吧,讓相同顏色的筆寶寶在一起玩,快幫筆寶寶找到它的朋友吧。這時,可以由媽媽發(fā)出指令。比如,媽媽說,我們讓藍色的鉛筆回到藍色的家里吧,你和爸爸一起找,比一比誰找得快,以此增加游戲的樂趣。也可以讓孩子來發(fā)指令,爸爸媽媽一起去找筆寶寶的朋友,以促進孩子對語言指令的理解。
愛心提醒:
4歲的孩子在描述事物時,所用句型較簡單,以單句為主,而且語言不夠連貫,層次不大清楚。而5歲的孩子則不同,他的說話內容比以前擴展了,層次較為清楚,想象力也更豐富,復旬明顯增多,句型也開始多樣化??梢哉f5歲是學齡前兒童語言提高的關鍵時期,也是兒童語言能力朝著連貫、簡練發(fā)展的轉折點。所以,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說話的邏輯性和連貫性。
5~6歲的游戲:找找家在哪里
(游戲目的:理解語言指令,按物體的大小,長短,粗細分類)
爸爸媽和孩子一起準備一張記錄紙畫上表格如下
游戲前,先熱身一下。大家一起觀察圖B,幫助孩子理解指令,并根據(jù)指令進行判斷,找出正確的答案,為下面的游戲作鋪墊。比如,我們可以對孩子說青蛙小姐的朋友很多,最胖的是她最好的朋友,你能找出她是誰嗎?個子最高的青蛙在哪里等等。
等孩子理解后,游戲就正式開始了――青蛙小姐要帶朋友們參觀她的大筆小屋,但是青蛙小姐有一個條件:就是大家按指令將筆寶寶們送回家,才可以去參觀,我們快幫幫這些小青蛙吧。
引導重點:
媽媽可以根據(jù)圖A中筆的大小,長短,粗細提出問題(媽媽的每個問題中可包含多重語言指令),比如“又細又長的筆是哪支”、“最短的鉛筆呢”等,然后孩子根據(jù)你的指令,在圖A中找出合適的筆,并將其序號記錄在記錄紙上。
在這個游戲中,孩子要充分理解問題中所包含的復雜的限定要求,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所以這對他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觀察力都是很好的練習。
愛心提醒:
5~6歲的孩子,知識經驗有了一定的積累,語言有了較好的發(fā)展,思維發(fā)展也很快。雖然他們的思維仍以形象為主,但其抽象思維已開始萌芽,并能夠運用已經掌握的詞匯和積累的知識經驗對一些事物進行概括,并形成對外界事物的初步概念,以上的這個游戲就可以幫助孩子去學習和練習。對于這個年齡的孩子,我們還可以經常訓練他按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將圖片進行排列,并讓他完整地敘述出來,這是提高孩子理解能力和語言發(fā)展能力的好方法。
第一階段:1歲半以前的“欣賞圖畫階段”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多不怎么會說話,而且對語言的理解能力也不足,所以是不適宜駕馭一個完整故事的。如果你期望對這么小的孩子,完整地講一個故事,讓他從頭到尾安靜地聽完,基本是不可能的。這時期的孩子專注力很短暫,一會看這,一會關注那,再短的故事,對他來說都是漫長的。
但是,并不是說這個階段就可以完全不讓孩子接觸書籍,只是要有所選擇??梢赃x擇大圖畫、顏色鮮艷的圖畫讓他看。像識物圖畫書、掛圖,還有小開本的圖畫書,適合孩子抓握在手里,憑著自己的興趣去看,去觸摸。家長需要做的只是簡短地告訴他這是什么東西,那是什么顏色,這是什么形狀,那有什么作用……圖畫或圖畫書對這時期的幼兒來說,只是簡單認知的輔助工具,卻也是不能少的,因為這是最早期刺激孩子對書籍的感覺,建立孩子與書籍之間聯(lián)絡的初始。說簡單點,就是讓孩子與書早早建立起“感情”。
在此也提醒一下,對于家有二孩的家庭來說,不要簡單地把不同年齡段孩子的閱讀等同于一件事情。如果二寶還未滿一歲半,而大寶的年紀又早已超過了三歲的話,一定要量身定制,因為有時候給大寶念的故事,二寶未必聽得懂。而給大寶過于簡單幼稚的低幼段書籍,也會使大寶感到讀書興趣索然。
第二階段:1歲半~3歲半的“聽故事階段”
相信家長們都有同感,處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特別愛聽故事。所以,爸爸媽媽一定不要因為忙或者別的原因,無法滿足孩子對聽故事的渴望,簡單地丟給孩子一個玩具代替,從而錯過了早期閱讀培養(yǎng)的關鍵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對新事物的接觸渴望是很強烈的,他們喜歡任何的新發(fā)現(xiàn),包括故事書里藏著的新主人公,新鮮有趣的故事和圖畫,他們的這種渴望就像海綿吸水一樣,永遠都得不到滿足。堅持每晚的睡前講故事,是一個簡單可行的辦法。家長再忙也要盡量保證每晚的親子時光,讓孩子聽著你的聲音,枕著甜蜜的故事入睡。
細心的家長會發(fā)現(xiàn),孩子們常常聽得很認真,很專注。這個時候,不要打斷他傾聽的專注,一會問他聽懂了沒有?一會問有沒有記住某方面的內容?這都是不可取的。家長只管連貫地講下去,孩子會自動篩選他感興趣的、理解的內容去記憶。
當然,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一切充滿疑問,如果是孩子就故事里的內容提出問題,家長要做到有問必答,可以暫時停下講故事的節(jié)奏,跟孩子討論完他的疑問,再繼續(xù)講下去。孩子提問,說明他在思考,如果家長能用心解答,與孩子互動,就能推動孩子思維能力的提升。這是一個由 “聽”到“思”再到“記憶”的完整過程。
第三階段:三歲半~六歲的“講故事階段”
如果前兩個階段家長引導到位,當孩子到了這個年齡段,想必他多半已經喜歡上了書籍。而且,孩子聽故事聽得多了,他們就會不滿足于只聽故事了,他們的小腦袋里積攢了很多素材,這激發(fā)了孩子想要自己編故事、講故事的沖動和意愿。這是閱讀養(yǎng)成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階段,也是檢測前期閱讀水平的時候,更是孩子由單純聽故事的接受語言學習,到自己講故事的實行語言輸出的轉換時期。至此,閱讀對孩子口才的差異化影響就顯現(xiàn)了出來。你會發(fā)現(xiàn):凡是口齒伶俐的孩子,無一不是很好地接受了前兩個階段引導的孩子,有了充分的閱讀積累的孩子。
這個時候,家長要做的就是多鼓勵孩子編故事、講故事。一定要多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講,可以設定孩子講故事時間;家庭成員輪流講故事比賽,比如圍繞同一個主題,每個人編一個不一樣的故事;也可以鼓勵孩子改編故事,給原著童話接龍一個不同的結局。
孩子編織故事的能力,絕對超乎你的想象。因為孩子有著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而成人已經不能及。不信你可以試一下,隨便給孩子看一幅無字圖畫問孩子這是講的什么故事,他能不假思索,就隨口給你編織一個有趣的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三四歲的孩子來說,他講出來的故事還是相對簡單的,如果說一個完整的故事要包括人物、時間、地點、事件四要素的話,那他們講的故事一般只包括人物和事件兩個要素,很片斷化,他的思維還顧及不了那么多要素。比如有一次我叫3歲半的妞妞講一個小白兔的故事。她講道:“小白兔和媽媽挎著籃子去拔蘿卜,拔了好大好大的一個蘿卜。后來媽媽拿回家炒一炒,她們全都吃光光啦,沒給爸爸留。”這就是典型的幼兒化故事,人物加事件,沒有多余的描述。但是對于五六歲的孩子來說,他講的故事的要素就很完整了。那次我讓妞妞6歲的哥哥也講個小白兔的故事,他講道:“有一天早上,小白兔起床發(fā)現(xiàn)下雪啦。她就出去玩雪,在門口堆了個大雪人。還脫下自己的圍巾和帽子,幫雪人圍上。后來,神奇的事情發(fā)生了,雪人竟然活了,會說話,會走路,和小白兔一起在雪地上打雪仗?!笨?,這個故事的四要素就全有了。所以每個年齡段的孩子有他自己講故事的思維模式,家長無需干涉幫他補充故事,只需認真聽他講,讓他自由發(fā)揮就行了。
這個時期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前兩個階段腦袋里的閱讀積累,他聽過的所有故事,此刻都轉化成了他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流利而趣味地講出來,講出了好口才。
第四個階段:6~7歲的“獨立閱讀初期”
如果前三個階段家長引導得充分,到這個年齡段,有一大部分孩子已經能夠自閱讀了。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功成而退了,不過不是全退,而是半退。由原先的陪伴孩子一起共讀一本故事,變成了你讀你的書籍,而孩子讀孩子的故事。
之所以強調家長也要常讀書,就是給孩子起到一個榜樣作用,鞏固孩子好不容易養(yǎng)成的閱讀習慣。畢竟孩子的自制力不強,如果家長都在抱著手機玩,或者看電視,玩電腦游戲,孩子怎么能做到好好閱讀呢?所以,這個時期的“陪讀”,就是對孩子無聲的鞭策和熏陶。讓孩子明白,無論到多大,都是需要不斷學習的。用家長的身教,幫著孩子約束自己的行為習慣。
當然,在陪伴中父母也不是說可以做甩手掌柜,要幫孩子把握好質量關,可以關心一下自己的孩子喜歡閱讀哪方面的書籍,幫他挑選或者購買合適的書籍,和孩子適當討論一下閱讀的心得等等。讓孩子明白,他的閱讀是得到關注和肯定的。
可見教育孩子并不僅僅靠老師,更不是把孩子送到學校就完事的一件事,而是家庭、學校共同努力、傾城合作方能做好的一項漫長而浩大的工程。
各位再回頭看看身邊的親人、朋友,有沒有這樣的發(fā)現(xiàn):一個孩子如果生活、衛(wèi)生習慣好,就有益于身體健康成長;文明禮貌習慣好,品德就優(yōu)良;學習習慣好,定能取得好的學業(yè)成績。行為養(yǎng)成習慣,習慣決定品質,品質決定命運。一旦養(yǎng)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并會終生受益。
可能大多數(shù)家長一直認為孩子上學早送晚接就完事了,很少學著和孩子交流,了解他們在學校的學習、生活狀況,問一問他們此時最需要什么?如何和老師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讓他們更早、更快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
今天,我就和家長們一起探討讓孩子終生受益的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許多家長總是問我,老師怎么輔導孩子學習、作業(yè)?我想請問:你準備好了嗎?孩子準備好了嗎?你了解孩子此時首先最需要的是什么嗎?
(心理依賴)孩子從幼兒園跨入小學,獨自在學校完成學習任務,獨自承擔學習壓力。沒有了溺愛、沒有了撒嬌,會不會害怕恐懼?學習的內容能否聽懂,作業(yè)是否順利完成?面對同學的競爭有沒有壓力?其他同學受到老師表揚、課堂上頻頻發(fā)言、考試總是滿分,你的孩子有沒有心理陰影?這一切都要孩子去面對,他們還僅僅是七八歲的孩子。父母的陪伴、呵護、耐心何等重要。請在關心孩子學習之前請和孩子深談一次,做一次深刻心理輔導。
下面我再和大家一起交流孩子將面臨的學習生活。年輕的父母都讀過書,也知道課堂是怎么回事。其實老師上每節(jié)課,都離不開聽、說、讀、寫這四個字,家長只要和老師步調一致,把好這四關,學習根本不成問題,再加上堅持訓練養(yǎng)成好習慣,到了高年級就會更輕松。
1.聽的習慣。對孩子來說,課堂上只有注意聽了,才能把老師講的內容聽明白、說清楚。這點是十分重要的。這不僅需要孩子精神高度集中,還要用心理解記憶。如果家長每天讓孩子把課堂學到的知識講給你聽,那么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孩子注意聽,另一方面對孩子語言表達也是一種促進,更能讓你及時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對他成長幫助很大。孩子也許剛開始不夠熟練,不夠清楚,家長切記:聽的時候認真、專注,及時鼓勵、詢問,要注意自己的說話與聽話的方式,千萬不能馬虎,三心二意,你的態(tài)度就是給孩子樹個好榜樣。
2.說的習慣。聽是吸收,說就是表達,這是更高層次的學習活動,只有聽明白,才能說清楚,這也是孩子思維活動的極好訓練。家長在接送孩子的路上與孩子聊聊學校里的情況,一來聽聽孩子在校的表現(xiàn),洞察孩子的成長,更何況親子之間的互動,濃濃的親情、溫暖,還有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二來鍛煉孩子的說話能力,為以后寫話奠定基礎。
3.讀的習慣。平時老師布置了讀書的作業(yè),一定要孩子大聲地讀出來,家長應該認真地聽,更可以和孩子一起讀,這不僅是完成任務,鍛煉膽量,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孩子讀書的樂趣,增強讀書的興致,千萬不能孩子讀書,你做別的事,一會兒聽沒聲音了,來一句:“讀完啦!”你的馬虎帶給孩子的就是不認真,意味著以后讀書可以求速度而沒有質量,慢慢的不僅糊弄你更糊弄自己。
4.寫的習慣。課堂上內容聽懂了、會讀了,也會說了,其實這是在幫孩子復習今天所學的知識,前面這三步順利完成,你覺得寫還是問題嗎?那只是時間而已。復習好了,再練習鞏固,準確率高了,孩子學得輕松了。這樣日積月累,不但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更增強了自信,還愁孩子學不好嗎?
順便叮囑家長:(1)盡量避免一邊作業(yè),一邊吃東西或玩耍,久而久之,養(yǎng)成孩子思想不能集中的習慣。(2)在這里提醒家長朋友們要注意孩子的寫字姿勢(坐、握筆、距離等)。(3)教孩子正確使用橡皮擦,一手把本子按住,一只手來回輕輕擦,避免將本子擦破,而且必須將痕跡擦干凈(其實這一點和前面也是息息相關的,都聽懂了,會寫了,還能錯嗎?即使錯也是偶爾,不是擦個不停)。
一、變身孩子王,引導幼兒玩中學
陶先生先生曾寫道:“您若變成孩子,便有驚人的奇跡出現(xiàn):師生立刻成為朋友,學校立刻成為樂園;您立刻覺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兒大,一塊兒玩,一處兒做工,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边@是基于尊重、平等的人格基礎之上的理念,站在兒童的角度思考、理解他們的內心情感,有助于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獲得教育教學的最佳效果。如:晨間活動時,我和孩子們一起研究創(chuàng)意PVC的玩法,孩子們把它變成了除草機、小山洞,我把它變成了小沙發(fā),坐下來,看著孩子們表演,孩子們發(fā)出了爽朗的笑聲,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我成了最好的觀眾,覺得非??鞓?。慢慢地,我感覺到和孩子們是那樣息息相通,感覺生活充滿了無限的樂趣。
二、瞄準興趣點,激發(fā)幼兒玩中學
陶行知先生說:“喚起興趣,學生有了興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治學以興趣為主,興趣愈多,則從事彌力,從事彌力則成效愈著。”興趣是孩子學習的動力,孩子對感興趣的事物易于感知、記記,能積極地思考和想象,主動地探求知識。因此,教師應該注意觀察、分析幼兒的行為,找出幼兒的興趣點后組織幼兒在玩中學。如:在教孩子們學習音樂活動《吹泡泡》時,我先和孩子們一起到戶外玩吹泡泡的游戲,問問孩子:“泡泡什么顏色的?”“誰吹得大?”“泡泡是什么出現(xiàn)的?”這樣就使幼兒在學唱歌過程中聯(lián)想到玩《吹泡泡》游戲時的情景,想到自己吹出的泡泡的樣子,幫助幼兒記憶歌詞,激發(fā)幼兒想唱一唱泡泡的欲望,積極參與到活動中。
三、重視三合一,鼓勵幼兒玩中學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為教,學也不成為學?!边@句話對于幼教這一行具有深刻的指導作用,也就是說,我們可將玩、學、做合一,將教育目標與教學內容融會貫穿在游戲中,以“玩”的形式,讓幼兒興趣盎然地參與學習,從而輕松愉快地掌握知識,同時得到動手、動口、動腦等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如:社會活動《彎彎繞繞的朋友》中,請幼兒用身體來做各種彎彎繞繞的動作理解什么是彎彎繞繞,再請幼兒說說生活中有哪些彎彎繞繞的朋友時,創(chuàng)設競賽環(huán)節(jié),通過競賽的方式講述出生活中彎彎繞繞的朋友,最后哪個方隊回答出來得多,就能獲得勝利的小旗,搭班老師和阿姨作為評委。這樣游戲活動后,在歡快的音樂聲幼兒輕松地了解到了生活中各種彎彎繞繞的朋友。
四、挖掘創(chuàng)造力,引領幼兒玩中學
陶先生指出“兒童是新時代的創(chuàng)造者”,“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創(chuàng)造的能力”,為此,他提出了解放兒童創(chuàng)造力的“六大解放”的教育主張,倡導解放頭腦,使之能想;解放雙手,使之能做;解放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嘴巴,使之能談;解放空間,使之能“飛”;解放時間,使之能“閑”,也就是要給孩子充分的民主和自由,從而開發(fā)孩子的巨大創(chuàng)造潛。
1.解放頭腦與雙手,多角度思考問題。
解放頭腦,就是解放思想,開拓孩子的思路,天馬行空不受約束,使之創(chuàng)造能力得以發(fā)展。老師不再定向地、從一個角度引導孩子,而是讓孩子多角度、多層次地考慮事物,發(fā)散性地思維。例如:體育游戲“小小坦克兵”引導孩子利用紙箱子玩各種游戲,開始時,孩子們只是把紙箱套在身上,這時,我故意將我的紙箱推倒,孩子們的思路似乎一下子被打開:可以在里面爬,帶動紙箱滾起來,可以兩個人合作玩,把它變成一個坦克等創(chuàng)意玩法,很好地發(fā)展孩子的想象力及創(chuàng)造力,并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中國對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許動手,動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殘了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我們希望保育員或老師跟愛迪生的母親學,讓小孩子有動手的機會?!庇纱丝梢姡嘟o幼兒動手的機會,讓幼兒手和腦并用,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必要的途徑。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得到發(fā)展。如:在美術活動“廢舊材料變變變”中,和孩子們一起收集了許多紙盒、紙板、易拉罐等,我們像朋友一樣先展開了討論,這些材料有什么用?接下來就是將自己的想法落實到實踐中,利用到了娃娃家里,紙板當起了娃娃家的小床、小桌子;紙盒當起了娃娃家的餐具等。孩子的創(chuàng)造能力得以發(fā)揮,當孩子們看到杰作后,都非常有成就感,從而增強了自信心。
2.給孩子自由的想象和玩??臻g。
創(chuàng)造離不開想象,孩子靠想象開啟幻想世界。只有在這種自由幻想世界里,創(chuàng)造性思維才會萌發(fā)。在自由玩耍中,因四肢運動與大腦思維之間的生理聯(lián)系,促使孩子大腦最富創(chuàng)造性的區(qū)域得到開發(fā)。讓孩子們有大量的時間玩泥巴、捉蟲子、在操場上奔跑、在沙灘上嬉戲,做他們喜歡做的事情。孩子在自由天地中常常有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會給他們帶來快樂,使精神、心理獲得極大的滿足和成就感。
3.鼓勵孩子好奇好問、勤思善問。
線描畫是素描的一種,用單色線對物體進行勾畫,是在觀察再現(xiàn)的基礎上進行再創(chuàng)造,啟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引發(fā)豐富想象力,使其獲得審美感受。然而線描畫的清秀、雋美和含蓄、夸張被大多數(shù)幼兒教師所忽視,因此,在線描畫活動中對幼兒教師的繪畫功底是很考究的。線描畫又是一種利用最少的作畫工具就能隨時隨地進行的繪畫活動,因此,在幼兒園中、大班開展線描畫活動既新奇又有趣。在實踐過程中,我個人對幼兒園線描畫教學有了一些粗淺的見解。
一、欣賞作品,感知線描畫的特點
沒有接觸過線描畫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樣的畫叫線描畫,我通過欣賞范畫的方式讓他們對線描畫有一定的了解。在欣賞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1)欣賞活動要與孩子的情感體驗息息相關,而不是離開孩子的生活情境,將一位藝術大師的作品孤立地進行介紹。(2)在范畫準備的時候要選取簡單的線描畫和相對復雜的線描畫,單色線描畫和彩色線描畫,這樣很容易就能讓孩子了解線描畫的種類、特點和表現(xiàn)手法。(3)引導孩子找出構成線描畫的點、線、面,帶領孩子逐步感受線條相結合帶來的奇特美感,為孩子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事物奠定一定的基礎。
二、動手操作,進行技能的點撥
生活中的各種物體都可以用點、線、面來表現(xiàn)和裝飾。在孩子的眼中,大千世界是非常豐富精彩的。生活中的一切他們都想去嘗試、去表現(xiàn)。所以,我們就因勢利導,從直線、斜線、螺旋線、曲線以及點、線、面的組合開始進行線描畫的基本技能的指導與點撥訓練。訓練中強調點、線、面的組合,如線線組合、點線組合、大點小點組合等等。并且,以欣賞和比較的形式調動孩子思維的積極性,讓孩子從中領悟到美好的東西是可以互相借鑒、靈活運用的,美是相通的,沒有界限的。
比如,用線條表現(xiàn)“雨傘”和“花”。孩子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步學會用點、斜線、曲線等組合,描出各種不同形狀的裝飾“傘”和“花”的圖案。在教學中,要引導孩子用自己的心靈去學習、去感悟線描畫的技能,同時,教師在教學時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先用線描畫表現(xiàn)單一的物品,然后逐漸到場景。
三、繪畫內容,選擇孩子所喜歡的
每個人對自己喜歡和熟悉的東西都會敏感一些,因此在線描活動中選擇孩子喜歡和熟悉的東西作為活動內容,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動物特別敏感,只要是畫動物的時候,他們都畫得特別專注,而且各有想法和創(chuàng)意。因此,我引導孩子們由點、線、面來裝飾他們喜歡的小貓、小狗、貓頭鷹、魚等動物,鼓勵孩子大膽表現(xiàn),效果很好。記得有一次在活動中,我讓孩子們用線描畫畫自畫像,首先不說他們畫得像不像自己(我們不以畫得“像”為衡量標準,只要孩子敢于大膽嘗試),他們能用很多漂亮的點、線、面圖案裝飾自己的衣服、頭發(fā)、鞋子,畫完之后他們自己都愛不釋手,孩子們感受到創(chuàng)作線描畫作品的新奇,滿足了孩子的心理和表現(xiàn)欲望。
四、及時引導,是取得成效的關鍵
在孩子的創(chuàng)作活動中,既需要體現(xiàn)孩子自己動手充分表達自己的意圖和想象的過程,還需要教師巧妙地啟發(fā)和引導,在無形中幫助孩子將線描畫的要求內化為知識、經驗和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這時,教師要以一個引導者、鼓勵者、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教師觀察到,如果一個孩子還沒有自信,不能大膽表現(xiàn)時,我們要無意地讓孩子不能覺察的方式轉到他身邊去,與他套近乎,在充分了解了孩子的創(chuàng)作意圖后,再認真傾聽孩子在線描畫過程中的談話,當孩子的想象在線描畫中不能完全體現(xiàn)時,教師要及時運用啟發(fā)談話或者是操作指點等方法幫助孩子突破,開拓其思路。教師的一句話,一個提示就能啟發(fā)孩子豐富的聯(lián)想,這也是線描畫活動取得成效的關鍵。
五、線描作畫,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能力
在現(xiàn)代社會中,幼兒美術教育的明確目的是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線描畫教學的目的最終也是運用點、線、面這些繪畫語言來進行創(chuàng)作活動。
比如,在畫西瓜船的故事時,我先繪聲繪色地簡述西瓜船的故事,著重描述一只好吃的老鼠的具體形象及幾個有趣的場面。結果孩子們的想象力充分發(fā)揮出來了,他們根據(jù)自己喜愛的內容來設計場面,利用線條把心中所想的表現(xiàn)出來。無論在造型上、構圖上、情節(jié)上都體現(xiàn)藝術性、趣味性和創(chuàng)造性。
孩子們有了創(chuàng)造線條的能力,有了線條對比的觀念,有了塑造形體的方法,自然就有了創(chuàng)作的愿望,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大多數(shù)孩子有了強烈的創(chuàng)作欲望,他們把看見的、知道的、聽過的,通過運用線條自由、隨意,毫無約束地表現(xiàn)在畫面上。這時他們的全部精力放在構思故事內容、捕捉有趣的場面、抒發(fā)自己的情感上,一張充滿童趣的幼兒畫就是這樣誕生的。
我們在教學中只要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堅持創(chuàng)造性、啟發(fā)性和趣味性相結合,只要有了教師正確而細心的引導,孩子的線描畫就能更好地掌握造型能力,掌握好畫面的節(jié)奏,從中發(fā)現(xiàn)樂趣,就能使線描畫變成一種自由快樂的學習,從而真正意義上讓幼兒了解線描畫,喜歡線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