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增強民族團結意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民族體育 農村小學 民族團結 教育方法
加強民族團結教育,促進民族師生和睦相處,有利于維護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而民族體育項目在其中發(fā)揮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對利用民族體育促進農村小學民族團結教育的探討有其必要性。
一、民族體育的重要性及其特質
1.民族體育的鄉(xiāng)土性
我國各民族在悠久的生存與發(fā)展中,積淀了豐富多樣的民族體育資源。到目前為止,我國仍止有相當數量的民族體育項目在一些村落中不斷的流行著。而這些民族體育項目一個最為主要的特征就是鄉(xiāng)土性。從某種意義上講,民族體育項目既能夠深入展現我國社會所流傳下來的文化記憶,同時,也能夠深化我國的現代思維方式,為此,一定要把這些民族體育項目引入到各個地區(qū)小學教育中,學校領導要不斷開展體育項目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并且本地區(qū)的傳統體育教育結合起來,從而潛移默化中,強化學生的鄉(xiāng)土意識,增強小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并且對本民族文化自尊有一個深入了解,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與其他民族團結內容的相互結合,進而在構建學生民族團結意識中得到切實作用。
2.民族體育的特殊性
民族體育作為一種有形的身體活動,更是一種文化傳承方式。但是民族體育項目的文化傳承方式又具有一定的雙重性。民族體育融入到民族團結教育體系中,要求學生要以自身的體力和智力投入到更多的項目中,同時,還要了解更多項目的起源、發(fā)展以及變遷,從而形成一動一靜的民族文化傳統方式,一方面,促進學生知識結構的更新,增強學生對民族多樣化和平等性的認識,另一方面,互動性的民族體育項目還可以帶給他們無限的樂趣,增強學生之間情感交流的機會,消除學生之間的民族隔閡,從而推動民族之間互相尊重意識的構建。
利用民族體育促進中小學民族團結教育
民族體育項目區(qū)別于其他大多數的課程,其本身就會小學生的天性具有很好的相融性。在這種具有活態(tài)性的民族體育活動項目中,學生的團結意識極易被感染,增強學生之間的情感聯結,順應現代體育項目的核心價值思想觀。為此,如何利用民族體育推進中小學民族團結教育就成為當下重點考慮問題,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拓展思路,將民族體育編入民族團結教材體系中
民族團結教育的核心就是增強學生民族自尊,相互團結、相互尊重的意識,而教材作為實現這個根本目的的手段,可以將民族體育項目編入民族團結教材體系,充分利用有利于民族團結的資源,采用一切可能方法增強學生團結意識。比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民族體育與民族團結教育資源之間的相融性,并且現代一些有關于民族團結課程內容相結合,既豐富了教學的內容,充實民族體育文化遺產,又可實現中華民族體育文化的傳統與發(fā)展,進而充分發(fā)揮民族體育在民族團結教育的作用。
2.開辟民族體育教育基地,增強學生學生對民族體育的認識與實踐
正如我們所知:民族體育項目積淀著社會所流傳下來的豐富文化記憶和思維方式,其作為一種優(yōu)秀的體育文化,在促進學生民族團結中發(fā)揮著關鍵性的作用。同時,廣泛開展民族體育活動,既要注重于形式上的教育,更為注重實踐教育,充分利用民族體育教育基地,多次開展活動,使得民族體育教育作用和效益最大化。比如:學校可以定期開展一些校園類的體育活動,并把民族體育項目與小學表演活動相結合,保證民族體育在校園內的持續(xù)開展,既有利于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體育項目文化的深入了解,增強學生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又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領會體育精神和民族精神,從而達到民族團結教育的根本目標。
3.優(yōu)化師資力量,深化民族體育教師的培訓與交流
要想充分發(fā)揮民族體育的作用和功能,這與教師的力量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因此,學生要加大投入,優(yōu)化師資力量,積極開展民族體育教師的培訓與交流活動,充分發(fā)揮教師的紐帶作用,從目前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由擁有民族體育知識技能的專家,為學校教師定期培訓,增強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一方面,可以豐富教師的知識和技能結構,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師隊伍的擴大,使得民族體育教育在中小學民族團結教育發(fā)揮更大的效用。
結語:
總而言之,民族體育作為一種文化傳承方式,將其融入到民族團結教育體系中,促進學生知識結構的更新,增強學生對民族多樣化和平等性的認識,并讓學生體會到體育項目帶給他們的無限樂趣,為學生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創(chuàng)造機會和平臺,有利于學生民族隔閡的消除,從而進一步推進民族之間互相尊重、相互團結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李景繁,羅希,向其英.民族體育文化融入貴州中小學民族團結教育的理性思考[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宗教、風俗習慣都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向世界折射出耀眼的光芒,要讓學生了解我國56個民族的歷史文化,讓它們歷史文化的奪目光彩喚醒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為了響應上級教育部門發(fā)出要求各級各類學校深入開展“民族團結教育”主題活動通知,進一步加強學校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引導學生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思想,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我校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積極開展民族團結主題系列活動,讓廣大師生在了解學習中增強民族的自豪感,提高民族團結意識。年初,學校制定了“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民族團結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根據上級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際加強宣傳氛圍,組織開展了以下活動:
1、利用國旗下講話、少先隊活動,宣傳板報等輿論宣傳工具,對全校師生進行深入宣傳“民族團結教育”,在全校形成了一股“民族團結”的濃郁教育氛圍。
2、在業(yè)務學習上,組織全體老師們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學習有關民族政策和民族英雄事跡,了解掌握民族團結教育的目標和任務。
3、組織學校召開 “座談會”,以少數民族教師為代表,就如何加強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提出了合理的建議,并表示以實際行動做好本職工作,為營造團結和諧的校園,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4、組織各班主任教師,認真學習文件,領會活動精神,在學習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
5、在學生中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系列活動。
關鍵詞: 內地新疆高中班 英語教學 民族團結
一、內地新疆高中班英語教學中民族團結教育的內涵與意義
當代中學生民族團結教育不僅關系到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而且關系到民族團結。我們學校自2000年以來一直承辦著內地新疆高中班的教育教學工作,因此,對于內高班學生來說,加強民族團結教育顯得格外重要。中學生民族團結教育是一項理論性與實踐性兼具的教育工作。科學地解讀當代中學生民族團結教育的內涵與意義,準確把握內高班學生民族團結教育的意義,是我校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工作長期化、規(guī)范化的前提。
(一)內高班英語教學中民族團結教育的內涵。
關于民族團結的主要含義是指各民族之間的友好交往,和睦相處,互助合作和聯合奮斗。盡管對于“民族團結”的科學內涵,學界有不同的看法,但學者們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有共同點:首先,隨著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不同歷史階段,民族團結的目標、內容和形式都是不同的;其次,民族團結的產生和形成是需要有條件的,要有一致的各民族之間根本利益和目標,有一致的各民族在實現共同利益和目標過程中的協作等;再次,民族團結要求各民族人民在思想上和行動上保持一致。這個內涵意義尤其適合于內地新疆高中班。
(二)內高班英語教學中民族團結教育的意義。
在內高班英語教學中,學生是主體。國家與學校致力于培養(yǎng)建設國家、建設新疆的有用人才,國家制定了適應民族教育發(fā)展的方針和政策,目的是維護中華民族的團結、和睦。
1.內高班英語教學中民族團結教育能夠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指一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那么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加強民族團結、實現人與人的和諧統一、人與自然、社會的協調發(fā)展都是重要內容。在統一的國家中,在平等的基礎上,各民族通過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實現彼此的和諧發(fā)展,這正是民族團結對于和諧社會的體現。
另外,民族團結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首先,我國歷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并且各民族分布在全國各地,這就要求必須處理好民族關系;其次,民族自治地區(qū)蘊藏著經濟社會發(fā)展所必需的自然資源,保證經濟社會持續(xù)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必須處理好這層關系;最后,影響民族團結和民族關系和諧的負面因素存在的長期性,尤其是西方敵對勢力和境外分裂勢力的長期存在,給民族關系的和諧與社會和諧帶來了威脅。通過對內高班學生進行民族團結基本知識教育、民族團結政策教育,幫助學生樹立起科學的民族團結觀,正確處理人際關系,進而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2.內高班英語教學中民族團結教育能夠為培養(yǎng)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作鋪墊
內高班學生應當始終牢記黨和人民的囑托,在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努力使自己成為建設新疆、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建設的接班人。通過一系列的民族團結教育,能夠加強內高班學生對于中華民族發(fā)展史的教育,從而認識到當前民族團結的書面來之不易,自覺維護民族團結;通過深入的民族政策講解,幫助內高班學生認識到黨和政府在處理民族關系時的科學措施,進而自覺貫徹執(zhí)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決擁護黨的決定。因此,把內高班學生民族團結教育始終貫穿英語教學的全過程,是培養(yǎng)新疆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現實需要和有效途徑。
二、內高班學生民族團結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圍繞民族關系中的熱點問題,本校有效地開展了學生民族團結教育,使學生的民族團結意識得到顯著增強,實現校園的和諧與穩(wěn)定,促進學校教育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然而,內高班學生民族團結教育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這些問題主要體現為教育方法不合適等。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學校往往把學生民族團結教育僅僅視為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的需要,忽視作為教育活動最重要的一塊。學生民族團結教育目標的認定只有兼顧這兩個方面,才能體現出科學性,才能實現民族團結教育的導向價值。
另外,教育教學方法不適合內高班學生。內高班學生民族團結教育要取得實效,教育者必須不斷結合學生民族團結教育形式的發(fā)展,在方法或手段上加以創(chuàng)新。目前,學生民族團結教育的實踐表明,在方法的選取上,我們存在缺乏創(chuàng)新的問題,導致內高班學生民族團結教育的方法呈現滯后性。學生民族團結教育需要有理論的教育和引導,但更需要發(fā)自內心的價值認同。教育者只有站在學生的立場,選用學生愿意接受的方式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對內高班學生的民族團結教育應當在不同方式的基礎上,設計出明確的教育目標,對學生進行民族團結教育活動。
三、內高班學生民族團結教育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我國歷來是一個多民族的統一國家,學生的來源日益多樣化。據筆者調查,目前本校的領導和教師對于學生民族團結教育的認識存在偏差,產生了自我淡化民族團結教育的不良傾向。具體地講,有這樣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本校部分老師對于學生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視不夠,導致工作落實不到位,教育的效果不理想;二是學生民族團結教育往往由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并負責,導致這些教育者不能夠真正地將民族團結教育結合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道進行;三是有些教育者認為不必哉姑褡逋漚嶠逃。這些錯誤認識導致教育者自我淡化學生民族團結教育,而這又反過來影響學生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的開展。導致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內高班民族團結教育的課程教材建設呈現滯后性。
在不斷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逐漸發(fā)現學生民族團結教育的課程和教材建設依然存在著滯后性。在課程建設方面,國家明確要求民族學校開設民族團結教育課程,而對于其他性質的學校沒有做明確的規(guī)定。因此,很多其他學校在學生民族團結教育的課程建設方面顯得相對滯后,有些學校甚至根本就沒有開設民族團結教育課程,思想政治理論課很少涉及民族團結教育的內容。內高班的民族團結教育已經由教育部與國家民委聯合編寫了相應的教育教材,如果缺乏統一標準的教材體系和課程標準,那么內高班學生民族團結教育會沒有具體可供參考的范本,這就會使內高班學生的民族團結教育形勢變得艱辛。
(二)內高班學生對民族團結教育認識不統一。
近年來,教育部加大了民族團結教育的力度,因此我們應該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在內高班學生的英語課上增加學生民族團結教育的內容。同時,學校要加大對學生的民族團結教育理論研究的支持力度。盡管有了多方面的努力,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民族團結教育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內高班學生民族團結教育的組織實施者和領導管理者之間認識的不統一。往往是教育部門對內高班學生民族團結教育高度地重視,可到了學生民族團結教育的實踐當中,卻不能執(zhí)行到位;其次是不同類型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對于學生民族團結教育的認識不統一;最后是學校內部不同的教師對于學生民族團結教育的認識不統一。
四、對內高班學生進行民族團結教育的必要性
鑒于以上對于內高班學生的民族團結教育存在問題的分析,我們得知對內高班學生加強民族團結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本校的內高班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自身實際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問題的獨立思考意識和判斷能力,尊重不同民族學生的文化傳統和習俗,培養(yǎng)學生熱愛本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團結奮斗精神,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因此,加強民族團結教育應從這些學生抓起,對他們進行民族團結教育是必要的。這種必要性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內高班英語教學中民族團結教育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需要。
以本校的調查為例,新區(qū)一中是蘇州唯一一所內地新疆高中班的承辦學校,肩負著培養(yǎng)新疆的建設者、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學校為少數民族和漢族的交往提供了交流的空間,發(fā)揮了兩地學生了解和交流的橋梁作用,為促進兩地學生之間和睦相處及相互學習提供了條件。同時我們應看到其存在的不足,不同民族學生共同生活,難免會在民族文化方面產生差異,這就需要學校管理者多哉沽降匱生之間的交流活動。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基礎的不同制定合理的學習方法,民族知識的獲取大部分是通過課堂教學得來的。教師應該站在一定高度對學生加以引導,使學生樹立民族團結的觀念,從理論上引導學生,通過相關知識的講授,潛移默化地滲透民族知識。除此以外,學校也應該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可以開發(fā)出適合本校特點的教材,以此進行民族知識的普及與教育。
另外,除了以課堂為主要方式的知識傳授外,學校的民族團結還體現為豐富多彩的活動,而且這種活動能夠加強校園的精神文明建設,以活動為主要方式展緣拿褡逋漚嶠逃具有時效性和集中性。
(二)民族團結教育的方式應該多樣化。
在承辦內高班教育教學任務的學校里,漢族學生與少數民族學生之間的和睦相處具有重要意義,在這樣的學校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是必要的,班級與班級之間相互學習和交流可以作為一種重要的方式,具體表現為開展聯誼活動、舉行節(jié)日歡慶會、互學語言等。另外,不同民族之間的風俗、習慣、信仰不盡相同,了解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信仰也是重要的方面,而文化上的共同取向則是各民族共有的,所以各個班級應該以文化為導向,圍繞民族文化展曰疃,最終形成以教師帶動班級,以班級帶動學校的模式,只有這樣,學校的民族團結教育才能真正有效實施起來。
五、加強內高班學生英語教學中民族團結教育的策略
本校教育承擔著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責任。作為一名英語教師,筆者深刻意識到應該將民族團結教育應用于教學實踐,在課堂中,教師要善于利用課堂教學進行民族團結教育。
(一)密切關注現實,實施啟發(fā)教學。
當今社會一直在強調的一種教學方式是探究式教學,那么探究式教學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關注現實。任何事情、任何理論如果脫離了現實,那么探究就毫無意義了。對于高中英語教材來說,可能很多人認為與民族團結的關聯性不大,其實只要我們有心,很多文章、很多話題都是可以關聯到民族團結上來的。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把握主線,整合教材,在整體感知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開展合作探究式教學,啟發(fā)學生,使學生產生共鳴,最終達到民族團結教育的目的。通過對教材內容的詳細分析來看,將民族團結教育寓于英語課堂教學之中。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可以對不同學生制訂不同的培養(yǎng)方案,與時俱進地關注學生的發(fā)展,讓課堂充滿智慧,新的教學方式需要教師占有豐富的教學資源,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努力成為一名教育家型的教師,具有自己的教學特色,給學生傳遞正確的價值觀。
(二)真正注重實際,確保教學得法。
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指出兒童的發(fā)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已經達到的發(fā)展水平,表現為個體能夠獨立解決問題的現有水平;另一種是兒童可能達到的發(fā)展水平,表現為兒童還不能獨立地完成任務,但在成人的幫助下,在集體活動中,通過模仿等形式,卻能夠完成這些任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所講的知識內容應該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也就是說,如果教師講解的內容不能和學生已有的經驗相聯系,那么學生就不可能完全理解新知識,所以教學應該注重學生的實際。
對英語教材中體現民族團結的知識點或者與民族團結相關聯的知識,我們要深入淺出,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用對話、故事、表演等形式給學生講解,能提高學生的興趣,自然而然地引入本課內容,學生也容易接受,這樣,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的教育目的就會更好地達到。
(三)切實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聯系現實。
對于英語課堂而言,創(chuàng)設情境就是要將學生引入一定的氛圍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情境適應性。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英語課堂的趣味性。傳統課堂是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明顯,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學校教育提倡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即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合作學習。情境課程應用于整個教育領域,對于英語學科來說,情境教學模式是非常適合它的一種方式,既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又有利于適時的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的開展,一舉兩得。當然,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應該考慮與現實生活相聯系,這樣教育教學目標能夠更好地實現,民族團結教育也能達到更好的效果,更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知識,聯系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拓展新疆歷史的發(fā)展,使學生明確自古以來新疆就和漢族地區(qū)進行友好交流,這種傳統應該得到繼承和發(fā)揚,從而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樹立起要為民族之間的團結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勒玉樂.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創(chuàng)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哈經雄,滕星.民族教育學通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3]張立輝,王艷.論民族團結教育隱性課程的概念與特點[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13):57-58.
以區(qū)域化團建為牽動,扎實推進基層服務型團組織建設
秦宜智先后來到西寧市清真巷社區(qū)、賈小莊社區(qū)、湟源縣城關鎮(zhèn)萬豐社區(qū),實地了解基層團組織建設和工作情況。每到一處,秦宜智仔細了解團組織在社區(qū)管理中作用發(fā)揮的情況,了解區(qū)域化團建推進情況和基層團組織聯系青年、服務青年的做法。
秦宜智指出,針對城鎮(zhèn)青少年分布特點,通過區(qū)域化團建的方式,擴大對城鎮(zhèn)青少年的有效覆蓋,是建設基層服務型團組織、推動團的組織和工作創(chuàng)新的應有之義,是共青團參與社會治理體制創(chuàng)新的有益探索。各級團組織要強化屬地意識、屬地原則,打破行業(yè)、層級、所有制界限,健全和完善依托社區(qū)、共青團組織發(fā)揮龍頭作用的青年工作網絡,扎實推進青少年綜合服務平臺建設,促進區(qū)域內青年工作資源、項目、陣地共建共享,切實提高共青團基層組織服務團員青年、服務社區(qū)建設的能力。
在了解到清真巷社區(qū)關愛之家?guī)熧Y力量主要是志愿者,賈小莊社區(qū)與高校共建青年志愿者基地,湟源縣萬豐社區(qū)組織“紅馬甲”志愿者服務團隊時,秦宜智關切地詢問對志愿者的激勵措施,充分肯定志愿者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為西部經濟發(fā)展和基層社會管理作出的貢獻。
秦宜智指出,青年志愿者是基層團組織開展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各級團組織要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在素質拓展、職業(yè)規(guī)劃、評選先進、推優(yōu)入黨、社會保險等方面,探索形成一系列服務和激勵青年志愿者的有效機制,把蘊藏在青年人中的奉獻精神和活力熱情釋放出來,把共青團的工作對象轉化為工作力量,鼓勵和帶動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志愿者隊伍,參與共青團工作,扎根西部、服務基層,做社會正能量的傳播者,做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的參與者。
緊密結合民族地區(qū)青少年的特點和實際,切實把促進民族團結工作引向深入
在湟源縣波航鄉(xiāng),以民族團結進步為主題,秦宜智和20多名鄉(xiāng)鎮(zhèn)、學校團干部以及農村青年、學生代表進行了專題座談。來自基層一線的團干部介紹了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的工作情況和體會,青年、學生代表談了對民族團結的認識和看法。
秦宜智說,我國56個民族是歷史形成的客觀存在,多民族、多文化是中華民族的一大特色。我們偉大的祖國是56個民族共同開發(fā)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是56個民族共同推動的。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各級團組織和廣大團干部要深刻認識民族團結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做好民族團結工作的意識。
秦宜智充分肯定青海各地團組織在促進民族團結方面開展的工作。他要求,各級團組織要結合民族地區(qū)青少年的特點和思想實際,通過組織開展青少年喜愛的文化、體育、聯誼活動,促進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讓各族青少年切身感受到“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要面向各族青少年開展好法制宣傳教育,引導各族青少年認識到,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管哪個民族,不管信仰哪種宗教,都必須遵守法律,都沒有超越法律的任何特權。廣大團干部要把提出的“堅定理想信念、心系廣大青年、提高工作能力、錘煉優(yōu)良作風”要求,運用和體現到民族團結工作之中,帶頭與各族青少年交朋友,帶頭促進民族團結,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在各族青少年心中從小種下民族團結的種子。
教師在新疆高校進行民族團結教育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擔負著神圣的使命,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師資隊伍在數量上要增加,范圍上要拓展。比如,有的高校民族學生占到40%,有的甚至更多。他們來自新疆各地,然而新疆的南北疆由于各種原因,在經濟、文化、教育、科技和交通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部分學生自小生活偏遠的地區(qū),經濟相對落后,收入微薄,家庭負擔沉重,思想壓力大,與外界接觸少,漢語水平相對低,交往能力相對差;有的學生居住在城鎮(zhèn),家庭富裕,交通便利,與外界交往頻繁,思想活躍,漢語水平相對好;大多數學生的心理承受力差,缺乏自我調節(jié)和控制的能力。很多學生對大學極其向往,把其當做心中的象牙塔。進入大學這樣一個既陌生又憧憬的環(huán)境里進行學習和生活,難免會發(fā)現理想中的大學與夢想中的象牙塔有著一定的差距。大學的管理模式與中小學不一樣,大學里有必修課和選修課,大學里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時間,大學里有很多的社團,也有很多需要自己做出決定的時刻。因而不少學生進入大學后很難進入角色和融入校園,在思想認識、學習態(tài)度、學習目的、學習目標、人際交往和穩(wěn)定情緒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梢哉f,從事民族團結教育的教師所要引導和服務的對象具有一定數量、問題相對多、難度相對大、頻率比較高的特點。因而,要增加民族團結教育的師資數量,并且還需擴大范圍,不能僅僅局限于學生處、民族團結教育的專職教師、輔導員、學生辦公室人員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以及班主任,而且還應包括在一線從事教學的教師和在行政服務于全校師生的教師,尤其是黨員干部和黨員教師,還可有選擇性地集中培養(yǎng)一些班干部、學生會干部和各社團中的優(yōu)秀分子輔助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的開展,同時也需要每個家庭和社會上的單位、部門共同參與。
另一方面,師資隊伍在質量上要提升。一般認為從事思政教育或其他專業(yè)的擔任輔導員工作的教師就足以勝任民族團結教育的重任。在新疆高校中聚集了漢、維、哈、蒙、回、錫伯、俄羅斯、柯爾克孜等族的學生,他們是家中學歷的最高者,進入大學校園帶來了各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和民族文化,為校園增添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民族團結教育說到底還是一種認同教育,即各族人民對本族和他族的兩兩認同,以及各民族人民對于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制度的認同。它的內容豐富,涉及五觀的樹立、四認同的形成、民族文化和主流文化不斷碰撞之后逐步融合的過程,最終達到鞏固與發(fā)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增強民族團結,提升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與向心力。這是一個需要長期的、不懈的努力和多方的配合才能實現預期的目標??梢?,從事民族團結教育教師的使命的特殊性和艱巨性,因而,在師資隊伍的質量上要不斷提升。
第一,在思想上,要做到立場堅定、思想覺悟高、政治理論過硬、時刻保持警惕性,要有大局意識、服務的意識和吃苦耐勞的精神,能熱情、耐心地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引導處于困惑中的各民族大學生,切實為學生們排憂解難,做到為了一切的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
第二,在文化素養(yǎng)上,由于我們服務的對象是來自不同地方的各民族大學生,其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消費觀還未完全成形,自我認識不是十分準確,學習目標不明確,意志薄弱,對社會充滿著好奇,辨別能力不強,極易受到社會中不良現象的影響;部分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時難以找到傾訴的對象,情緒不穩(wěn)定,學習和生活難以正常進行。大學生作為一個極其特殊的群體,在校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不同的問題,而作為民族團結教育的教師,需要一一解決這些問題。因而,從事民族團結的教師不僅要有專業(yè)知識的支撐,還需從理解并接受其他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維、審美和傳統特征等等,還需具備較強的口頭和書面的語言表達能力,善于觀察,捕捉信息,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保持清醒的頭腦,能處理緊急事件,掌握并熟練地運用現代化教育手段。選派部分教師去他校進修學習和參觀,借鑒先進方法,吸收經驗教訓,提升業(yè)務水平。派部分教師深入基層鍛煉,了解當地實情,增強認識,提升自身業(yè)務水平,進而更好、更有效地引導學生。
二、民族團結教育形式
新疆高校基于民族團結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內容的豐富性和目標的明確性,因而民族團結教育的形式應多樣化。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的主題和專業(yè)知識教育活動。在新生入學時,邀請有關部門和相關教師做民族團結教育的專題報告,發(fā)放學校學生管理條例,組織認真學習并開展討論,對院校的相關規(guī)定有個清楚的認識。開展專業(yè)上的交流會,請部分老師和大二、大三的一些同學參加,并對提出的問題給予解答,引導學生對專業(yè)有個清楚的認識,端正學習態(tài)度,明確學習目標,能夠主動參與學習。班級管理方面,班主任應深入到學生中,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學習情況,及時發(fā)現存在問題,耐心開導,部分問題也可提交學院,由學院出面進行解決。
在班干部名額的分配比例上,可以根據情況考慮,各民族都可參與,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參與學校、學院各學生部門的納新活動,積極爭取成為其中一員,就算失敗也不氣餒,至少自己努力過,并逐漸發(fā)現自己適合哪些部門,從而學會較好地支配自己的時間,能更好地約束自己,更深刻地了解和感受校園生活,增加鍛煉自己的機會,學到更多的知識,進而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根據專業(yè)情況開展班級聯誼活動,比如同一專業(yè)的漢族班與民族班、漢語言專業(yè)的民族班與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漢族班等,由班干部和同學們自己策劃,班級和學院資助,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特長愛好,進行表演,不僅給學生們一個個鍛煉和展現自我的機會,也增加各民族的交流的空間,為自主了解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和文化傳統,以及各自在學習中遇到的不同困難,共同尋找解決的方案等提供了一個橋梁。進而增強了各民族之間的友誼。鼓勵并引導一些同學參與校、院和各部門組織的一些比賽或娛樂活動,這樣不僅可以展現自己的特長,還可以增長的見識以及應變的能力,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更好地完善自己。在獎學金和助學金的分配上,班主任應秉著公平、公正的態(tài)度,了解學生及家庭的真實情況,不偏袒和傷害任何一名同學。為部分學生做好勤工儉學的聯系工作,并幫助落實相關事宜的安排。聯系相關部門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志愿者服務、調研等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增強理論聯系實際,促進交流合作。同時發(fā)現存在的差距,從而更好地投入學習,提高綜合能力。助學方面,學校和校園根據學生的情況,與部分單位或部門聯系,給予適當的安排。
與校友和社會中的一些單位、公司等加強聯系,設定更多的助學、獎學項目,部分項目增加名額或助學力度,以幫助部分學生能夠繼續(xù)學習,確保安心地完成學業(yè)。在校園文化方面,在校、院和班級中不斷深入地進行關于民族團結的教育,校、院的學生組織部門和社團根據情況,積極做好吸收新鮮血液并精心培養(yǎng)。與一些單位合作,認真組織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積極吸引、鼓勵同學們參與活動,根據情況設定獎勵名額及金額。在傳統節(jié)日時,開展相關的文藝活動,學校發(fā)放一定金額的餐票,并組織相關人員參加文藝活動和到宿舍進行節(jié)日的慰問,與同學們共度佳節(jié)。對出現的一些好人好事,根據情況通過校園廣播或大會進行表揚。將一些傳統節(jié)日、立志語言、招生考試信息等在電子屏幕上進行展示;將各民族中為中華民族的復興、中華的進步作出過貢獻的人的事跡通過廣播進行宣傳,貼在校園的一些墻上,也可將這些人的畫像及事跡貼在墻上,或將這些人的雕像擺放在校園的一些地方。以創(chuàng)造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為大學生們樹立榜樣,增強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樹立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加強對各民族之間的認識,增強民族團結的意識。以建立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利于大家更好地學習和生活,進而取得更大的進步。加強心理疏導,促進身心健康。鼓勵從事心理教育方面的教師參加心理咨詢師資格證的考試,積極支持參與一些院校和機構組織的心理培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