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文獻學成就探討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本章介紹了魯迅的越文化淵源和地方文獻情結,并就魯迅在輯佚、???、目錄等方面的文獻學成就作了初步的探析。
一魯迅的越文化淵源和地方文獻情結
魯迅的出生地紹興,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是古越文化的濫觴之地,其人文精神孑然不群,其典籍文化燦若星辰。"于越故稱無敵于天下,海岳精液,善生俊異,后先絡繹,展其殊才",[1]如大禹、勾踐,如范蠡、文種,如計倪、陸游,如趙曄、王充等"俊異"之士,不一而足;《越絕書》被認為是地志之祖,《吳越春秋》開方志之先例,《會稽土地志》、《會稽地志》、《會稽典錄》等優(yōu)秀越地典籍,也無不神韻俱現(xiàn),"記人"的以人物事跡顯靈氣,"述地"的以山川地貌傳神韻。
魯迅出生在"詩禮傳家"的書香門第,從小酷愛讀書,且一直有抄書的習慣,對故鄉(xiāng)的歷代先賢和傳統(tǒng)文化一往情深。少年時代的魯迅就對紹興地方文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日本留學期間,魯迅雖身處異域仍不忘越地先賢,"我紹郡古有越王勾踐,王陽明,黃黎洲煌煌人物之歷史。我等宜益砥礪,以無先墜前世之光榮。"
另一方面,故鄉(xiāng)的先賢和文化也潛移默化地影響、感染著魯迅。兩者的聯(lián)系是如此的自然、緊密、渾然一體,以至于無論是魯迅的學術研究還是文學作品,無不體現(xiàn)著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地方色彩。對故鄉(xiāng)紹興,魯迅深感自豪,認為越地先賢輩出,著述頗豐,又有"大禹卓苦勤勞之風,勾踐堅確慷慨之志";[3]同時又憂心忡忡,認為"會稽典籍,零落至今,未聞后賢為之綱紀",[4]而且那種支撐民族自強不息的歷史文化精神正逐漸失落---"禹、勾踐之遺跡故在。士女敖嬉,睥睨而過,殆將無所眷念。"[5]正當魯迅為此而深感遺憾之時,張澍輯錄的《二酉堂叢書》給了魯迅莫大的啟示,"于涼土文獻,撰集甚眾。篤恭鄉(xiāng)里,尚此之謂",[6]魯迅非常欣賞。且張澍所錄"全是古逸書的輯本,有古史傳、地方志、鄉(xiāng)賢遺集,自此抄書更有了方向。"(周作人語)魯迅遂懷著喚醒麻木民眾的良好愿望和搶救文化遺產的緊迫心情,夜以繼日地搜集、輯抄、校勘、整理各種越地文獻,為紹興地方文獻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二魯迅在輯佚、??狈矫娴某删?/p>
魯迅潛心致力于文化典籍的爬梳整理工作,精心耕耘在這片日見荒蕪的古文化典籍的園地里,并為此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魯迅一生輯校了大批的優(yōu)秀文化典籍,據專家統(tǒng)計達50多種。魯迅??薄讹导?前后10遍,時間長達20年之久,抄寫稿達4部,這是魯迅整理文化典籍中用力最多的一部。
魯迅遍訪會稽山下的禹陵、禹穴、禹廟,著有《會稽禹廟空石考》等,對空石的由來、文字刻鑿的年代以及后人的種種說法作了嚴謹的考證。
為了輯錄《越中專錄》,魯迅翻越故地山川搜尋越中墓碑、金石拓片。曾收集到《秦始皇會稽刻石》、《王羲之蘭亭刻石》等碑文拓本。"頗銳意搜集鄉(xiāng)邦專甓及拓本,而資力薄劣,俱不易致,以十余年之勤,所得僅磚二十余及拓本少許而已。"魯迅對紹興地方文獻的搜尋與努力,由此可見一斑。
魯迅始終是個現(xiàn)實感很強的戰(zhàn)士,整理優(yōu)秀的文化典籍,有其深厚的寓意。為了"敘述名德,著其賢能,記注陵泉,傳其典實";[9]為了喚醒麻木民眾,激起思鄉(xiāng)愛國之情;也為了"開拓越學,俾其曼衍、以至無疆",[10]魯迅前后花了近19年的時間(其間幾度擱淺),輯錄有關會稽的古代歷史、地理佚書,不厭其煩地對家鄉(xiāng)史志書籍進行全面認真的查訪,并進行嚴肅仔細的考證、抄寫、輯錄和???最終于1915年完成《會稽郡故書雜集》并正式刊印。
三魯迅對方志的貢獻
我國的地方志書卷帙浩繁,堪稱世界一絕,魯迅對各個時期的地方志書,不僅努力索尋、廣泛涉獵,還進行科學的分析、認真的研究,更可貴的是積極參與編志實踐。
魯迅輯錄的《會稽郡故書雜集》,一改宋以前舊志以地理為主的傾向,以大篇幅介紹名人軼事,著重表彰愛國之志,以增強資料性,提高史料價值。《會稽郡故書雜集》全書5萬余字,是一部較完美的關于古會稽郡史地佚書的輯本,堪稱古方志輯錄的光輝典范,是魯迅對紹興地方志輯佚整理工作中的一部最主要著作,填補了紹興地區(qū)舊方志的許多空白,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研究利用價值。
魯迅對紹興方志的貢獻不僅僅在于輯錄了《會稽郡故書雜集》等重要文獻,更重要的是對方志的形式與內容進行了諸多創(chuàng)新,對方志的理論和研究,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對方志的意義和作用賦予了新的涵義,強調了方志"存史"、"教化"、"資治"的作用。
四魯迅的目錄學成就
魯迅非常關注目錄工作,最典型的例子是編制《紹興八縣鄉(xiāng)人著作》。紹興八縣即指原屬紹興府所轄的山陰、會稽、余姚、上虞、嵊縣、諸暨、蕭山、新昌八縣。[13]魯迅普查遍訪,選取紹興籍著作78種,集中編入《紹興八縣鄉(xiāng)人著作》,收錄的有素有我國地方志鼻祖之稱的《越絕書》,有東漢初年,山陰趙曄著述的《吳越春秋》,有陸游的《老學庵筆記》,有王思任的《奕律》等明末遺民著述,也有魯迅非??粗氐乃未都翁尽?、《剡錄》等等。魯迅后來利用《嘉泰會稽志》整理了不少地方文獻。
《紹興八縣鄉(xiāng)人著作》這一目錄的編制,足以說明魯迅對"紹興人所寫"的鄉(xiāng)賢著作和"寫紹興"的鄉(xiāng)邦文獻給予了同樣的熱情和關注,他刻意搜集、努力搜尋他所能見到的"越先正著述",并將此匯集成冊,魯迅把這一工作視為"蟻子負山之業(yè)"。
魯迅除重點關注《紹興八縣鄉(xiāng)人著作》所收錄的鄉(xiāng)賢著作外,還非常重視明代張岱、朱舜水,清代章學誠、李慈銘等人的鄉(xiāng)賢著作。當然,魯迅最關注的還是魏晉時代的有關會稽鄉(xiāng)賢的著作。
徐小蠻同志說"魯迅先生輯錄古籍……大都是魏晉時代會稽人的著作或有關魏晉時代會稽人的著作",這說明魯迅是"以會稽郡為橫坐標,以魏晉時代為縱坐標"作為自己的研究重點的。
魯迅花了多年的心血搜集、整理出大量的地方文獻,大規(guī)模地編制《紹興八縣鄉(xiāng)人著作》,為越人后代留下了一份寶貴的不可多得的關于地方文獻的財富。超級秘書網
五魯迅對文獻資料的保護
辛亥革命后,魯迅曾應蔡元培的邀請,到教育部工作。魯迅在任職期間,苦心孤詣地保護我國的重要典籍與歷史文獻資料,多次以教育部的名義,征集重要文獻入藏當時的國家圖書館即京師圖書館,奠定了今天北京圖書館豐富館藏的基礎。
1912年京師圖書館開辦之初,魯迅就以教育部的名義咨調各省館書局所刻書籍入藏該館。當時,浙江、江蘇、福建、湖北等省均陸續(xù)將官刻書籍繳送該館。
地方志是文史工作的重要資料。1916年10月,魯迅以
教育部的名義咨各省區(qū)飭屬征取最新志書。咨文要求各省區(qū)"轉飭所屬,征取最新修刊之志書。其未經新修者,取最后修成之本,徑行郵送本部",轉交京師圖書館庋藏。
金石拓片也是非常重要的資料。1916年10月,魯迅又以教育部的名義,咨各省區(qū)征求各種著名碑碣石刻等拓本。咨文說明了圖書館收藏碑碣拓本對于"發(fā)皇國華,闡揚學藝"的重要性,"為此咨行貴署,請煩查照轉飭所屬,凡系當地著名碑碣石刻,各托一份,徑送寄本部",轉交京師圖書館庋藏。
魯迅一生,著述頗豐,不僅搜集、整理了一大批文獻資料,還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高質量的文學作品和學術著作,極大地豐富了文獻資料的內容。魯迅將其中的許多著述,贈送給京師圖書館和通俗圖書館予以保存,這其中就有很重要的關于紹興方志的《會稽郡故書雜集》等等。
【參考文獻】
[1]魯迅.魯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8:39.
[2]鄭擇魁."開拓越學,俾其曼衍"-魯迅與越文化[J].紹興師專學報,1990,(3).
[3][4][5][7][8][9][10][14][15]陳方竟.魯迅與浙東典籍文化[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2,(2).
[6][13]邱永山.魯迅與鄉(xiāng)邦文獻及鄉(xiāng)賢故書[J].魯迅研究月刊,1995,(10).
[11][12]茆貴鳴.魯迅與地方志[J].東南文化,1994,(5).
[16][17][18]李希泌,劉明.魯迅先生對歷史文獻的保護、整理與使用[J].歷史教學,1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