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鋼琴奏鳴曲風格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內容摘要:海頓早期鋼琴奏鳴曲是古典奏鳴曲中包羅萬象的微型世界,是巴洛克與古典風格演變的橋梁。文章從曲式、調性、節(jié)奏、裝飾音和樂思五個方面分析海頓早期奏鳴曲的風格特點,并闡述其鋼琴演奏的教學意義。
關鍵詞:海頓早期奏鳴曲交響樂思教學意義
海頓一生創(chuàng)作了62首鋼琴奏鳴曲。歷史上,音樂學家對于海頓全套鋼琴奏鳴曲的分期各有己見。兩位海頓專家布郎(A.PeterBrown)和拉森(J.P.Larsen)分別將所有海頓奏鳴曲分為5期和4期。但關于早期奏鳴曲,兩位專家的分期基本得到共識:從海頓最早的鋼琴作品到1766年的作品。因為1766年是標志性的一年,這一年海頓供職的艾斯特哈茲家族(Esterhazy)在紐錫德爾湖教區(qū)新建了艾斯特哈茲行宮。海頓隨同艾斯特哈茲親王住進了艾斯特哈茲,并在此走過了長達30年的音樂生涯。
海頓已出版的所有奏鳴曲中有18首是完整的早期作品,另外7首僅僅是主題部分。海頓本人對他自己的早期作品并不很欣賞。在給萊比錫出版商的書信中,他寫到:“那些我年輕時的作品,不值得保存?!焙nD所謂“年輕時的作品”,其實是寫給學生們的習作,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教學細節(jié)內容。海頓沒有想到這些早期作品中遺留的點點滴滴,已成為當今學生學習古典作品的最佳教材,并成為后人了解當時歐洲音樂風格不可缺少的寶貴鑰匙。幸好出版商們仍保留了少量的早期奏鳴曲供后人欣賞和研究。
筆者發(fā)現,海頓的早期鋼琴奏鳴曲并未廣泛引起教師們的關注,尤其是年輕教師們的關注。學生經常在學習完少數小奏鳴曲后直接跳級到莫扎特或貝多芬等人的大型鋼琴奏鳴曲。這樣的跳躍性選曲常常給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與演奏造成很大的障礙。根據作品難度的深淺、風格的演變而循序漸進地選曲,是鋼琴教學的一大難點。而海頓早期鋼琴奏鳴曲正是難度適中,連接于巴洛克與古典風格之間的最佳橋梁性作品
一、多樂章的奏鳴曲
縱觀音樂歷史文獻,奏鳴曲這一曲式的形成是經過一個漫長的演變并完善過程的。最早的三重奏鳴曲(triosonata)、巴洛克時期的二段體鍵盤奏鳴曲(sonata)和古典時期奏鳴曲,其結構都有所區(qū)別。就拿古典時期維也納三杰的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的奏鳴曲來說,其三人的奏鳴曲結構風格也有著諸多不同,筆者簡要稱之為海頓的摸索、莫扎特的完善和貝多芬的演變。海頓早期奏鳴曲是間隔于巴洛克與古典時期的交接點。由于早期古典奏鳴曲曲式還未完善,海頓為此做出了諸多嘗試和巨大的貢獻。
海頓早期奏鳴曲雖也統(tǒng)稱為奏鳴曲(sonata),但實質上仍是小奏鳴曲(sonatina)、帕蒂塔(partita)或嬉戲曲(divertimento)。相比于巴洛克時期的單樂章奏鳴曲,海頓大大擴充了奏鳴曲的樂章規(guī)模。早期18首完整作品中有三首是二樂章,兩首是四樂章,其余的都是三樂章。在快板奏鳴曲式樂章中,海頓仍保留了巴洛克風格的二段體結構形式,但創(chuàng)新地加添了原本只在宮廷音樂中出現的小步舞曲(Menuet)樂章,并使之風格更為樸實和民俗化。
奏鳴曲的樂章之間有著結構的平衡感,內容的完整性和樂思發(fā)展的邏輯性,因此在演奏時也應當被完整地呈現。讓學生掌握一首完整的大型奏鳴曲并把它完整地演奏出來,若沒有達到一定的水平是決不可能的。漸漸地,僅只演奏奏鳴曲中的某一樂章已成為學生學習奏鳴曲的一個常見現象。倘若仔細推敲作曲家對于樂章之間的安排,我們不難發(fā)現,樂章之間是一個決不允許斷章取義的完整的整體。因此,海頓早期奏鳴曲各樂章的篇幅短小,內容簡潔明了,自然就成為學生學習完整地演奏奏鳴曲,掌握對這一重要古典音樂曲式總體結構的最佳選曲,為今后完整地演奏大型奏鳴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明朗的調性
18首完整的作品中只有一首是小調,第19首e小調(作品號Hob.XVI/47)。筆者推測,海頓在創(chuàng)作這些為學生而作的習作時也許考慮到調性及其音樂表現之間的關系。大調作品就其明朗、積極的感情內容來說更易被年幼學生們所理解和表達。例如,我國中央音樂學院鋼琴考級一級的曲目中就選取了海頓奏鳴曲第1首(Hob.XVI/8)的第四樂章,G大調。
三、人物化的節(jié)奏型
海頓的音樂風格以幽默而著稱,他的幽默首先就表現在節(jié)奏特點方面。逐首翻閱其早期的奏鳴曲,即便是最短小的作品都有著豐富的節(jié)奏變化。筆者歸納海頓早期作品中出現較多、學生較難掌握的節(jié)奏型有三種:附點節(jié)奏、三連音節(jié)奏和連續(xù)的三十二分音符。海頓巧妙地運用這三種節(jié)奏型,并賦予它們生動的人物個性化特點,從而展現其幽默風格。例如,第1首第一樂章1至4小節(jié)中的附點與三連音的巧妙連接似乎呈現出了一個傲氣卻又立即轉變?yōu)橥褶D神情的頑皮小孩的形象
雖然音樂的理解與表達并不能用語言也不是用具體的詞匯所能完全表述的,但為了使學生能順利地進入音樂的理解領域,筆者認為階段性地適當地借助于語言形象化描述,有助于學生對音樂這一抽象化藝術的理解。以上舉例中所談到的節(jié)奏類型就其識譜來說,對于學生有一定的難度,但從音樂形象處理上卻是很貼近學生(尤其是小孩子)們的情趣,是容易被理解和表達的。因此,海頓一系列的早期奏鳴曲有著鋼琴教學中把聲音與情感表達聯系起來的重要的實踐意義。
四、變化多端的裝飾音
裝飾音看似不起眼,卻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它是巴洛克、洛可可以及早期古典時期對旋律美化的具體體現。讓學生們意識到裝飾音的存在并感受每種裝飾音的不同韻味將是海頓早期奏鳴曲中可挖掘的另一大意義所在。學習這些作品不僅讓學生們消除了對裝飾音的心理懼怕和疑惑,更加強了對早期古典主義風格的了解。
海頓的作品善用裝飾音,其早期的奏鳴曲不但裝飾音用得頻繁且種類甚多,帶有濃厚的巴洛克色彩,其中以回音(turn)[∽]和顫音(trill)[tr]最為常見。海頓還另外獨創(chuàng)了兩種符號[][]來表示他的回音,音樂學家們稱之為“海頓回音”(‘theHaydnturn’)(見譜例4)。在海頓的手稿中,以上三種回音符號可以代換使用。(以下譜例中的回音符號表示同一種彈法都是四個音符回音開始于上鄰音。)
裝飾音的使用一是美化旋律,但更實際的用途是與當時的樂器有著密切的關系。海頓喜愛在音色較為優(yōu)美的維也納式古鋼琴(clavichord)上演奏。雖然其聲音的延續(xù)相比于英國式大鍵琴(harpsichord)更有表現力,但還是需要裝飾音來填補音的時值。海頓豐富的音樂想象力就表現在他豐富多彩的裝飾音語言上。他的裝飾音中除了回音和顫音兩種裝飾音以外,還有倚音(Appoggiatura)、上漣音(InvertedMordent)[]、下漣音(Mordent)[]、溜音(Slide),分解和弦(Brokenchord)等裝飾形式。
海頓裝飾音的種類寫法之多是海頓學家們研究的重大課題,演奏家們也是憑借個人的音樂品位推測裝飾音的實際彈奏方法。筆者在此特別要指出的是,裝飾音最大的難點和意義不是死板地給每個符號規(guī)定彈法,而是在每種符號基本彈法的基礎上能做到靈活變通。這就需要學生在學習裝飾音的過程中不能死記硬背,而是要聯系樂曲上下文、感受旋律內在的律動而決定裝飾音的實際彈法。海頓早期奏鳴曲中裝飾音之豐富是他本人后期作品以及任何一位后來作曲家所不能及的,這些對于建立學生對古典旋律中裝飾音的品位是最佳的練習作品。
五、交響樂化的樂思
海頓早期鋼琴奏鳴曲有著豐富的交響音色。眾所周知,海頓是交響樂之父,一生創(chuàng)作了104部交響樂。早期交響樂主題創(chuàng)作手法中多采用了分解和弦、大跨度音程跳躍、音階式音型以及爆發(fā)力較強的動機。并非偶然,這些因素在早期鋼琴奏鳴曲中也都頻頻出現,由此可見,海頓鋼琴奏鳴曲的風格發(fā)展基本上相同于交響樂。為了更好地開發(fā)學生對音色的想象力和表現力,海頓早期奏鳴曲在這方面也是很好的教材。在學習奏鳴曲的同時多聆聽海頓的交響樂作品,感受交響樂中各個樂器的獨特音色,如弦樂部分、管樂部分和打擊樂器以及各種樂器音響的組合效果。記憶這些音響并在鋼琴奏鳴曲中根據感情的不同、音樂織體的不同發(fā)揮對各個樂器的音色想象,這將會大大豐富演奏的表現力從而展示出作品的真正魅力。
結語
以上歸納了海頓早期奏鳴曲的五方面風格特點及其教學意義,但在這里更要強調的是這些作品的真正音樂價值遠超乎其初級教學意義的范疇,是值得學生、教師和學者們作進一步研究與演奏的珍貴音樂作品。
參考文獻:
[1]林正枝著.《海頓鋼琴奏鳴曲》,臺北:樂韻出版社,1999年.
[2](英)詹·卡思伯特·哈登著.王曉霞等譯,《海頓畫傳》,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
[3]ElaineSisman〈Eighteenth-CenturyKeyboardMusic〉byRoutledge2003,Chapter8‘Haydn’sSoloKeyboardMusic’.
[4]ChristaLandon—Preface〈HaydnTheCompletePianoSonatas〉WienerUrtextEdition.
[5]梅明慧著.《古典時期鋼琴小奏鳴曲研究》,臺北:樂韻出版社,1993年.
[6]周薇著.《西方鋼琴藝術史》,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年.
[7]MichaelDavidson〈TheClassicalSonata〉Halstan&CoLtd,Amsterdam,Bucks,2004.
[8]ChristoLelie〈VanPianoTotForte‘Geschiedenisenontwikkelingvandevroegepiano’〉KokLyra,Kampen,1995.
[9]DonaldJayGroutClaudeV.Palisca〈AHistoryofWesternMusic〉(FifthEdition)W.W.Norton&Company,Inc.1996.
[10](美)唐納德·杰·格勞特,克勞德—帕利斯卡著.汪啟璋等譯,《西方音樂史》,上海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年,第4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