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對語文教學的認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就閱讀所及,歸納人們對語感的理解,概念上仍有含混不清的地方,都比較籠統(tǒng)。確切地說,“語感”應包括“語感素質”和“語感技能”兩個層次的含義。
語感技能,“是感覺、知覺、記憶、聯(lián)想、思維等復雜心理因素的復合,是感性與理性相統(tǒng)一的一種悟性,是自動化了的意識活動,是聽、說、讀、寫中自動化了的部分,是先天的素質和后天的‘積淀’相融合的一種心智技能。”“是一種‘社會的人對具有認識、情感內容的言語對象的全方位的反應’”。這是一個外在的動態(tài)的心理過程,具體地體現(xiàn)為一種一讀就懂、一聽就清、一說就順、一寫就通的功能。實際上,人們常說的“語感”是指這種“語感技能”而言。
語感技能的基礎和前提是語感素質,語感素質水平的高低決定著語感技能水平的高低。語感素質包括語言的因素和認識的情感因素兩個大的方面,它是語言本身的、知識和情感的素質的綜合。這是一種內在的靜態(tài)的心理能力。語感素質既有先天的因素,更有后天的因素。一個人的語感素質主要依賴于后天的“積淀”。這個“積淀”也就是培養(yǎng)積累,其中,既有感性的成分,更有理性的成分。感性成分是語感主體對無意識地接觸到的一切言語對象的直覺印象和感受。理性成分是語感主體的一切有意識地對言語對象的認識、感受和理解,它包括語感主體對言語對象的主觀上的主動獲取、吸收和客觀上的被動輸入、滲透。理性成分里面自然應當包括語言基礎知識的學習。掌握理性的語言基礎知識可以提高語感素質的層次。對于在校就讀的學生來說,按教學大綱的要求所進行的語言教學,就是要發(fā)揮教師的教學主導作用和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全面系統(tǒng)地教學語言基礎知識,從而著力對學生進行理性的語感素質培養(yǎng)。這種語感素質的培養(yǎng),是學生形成和提高語感技能的主要途徑,是語文教學的“最要緊”的“首要任務”。
對于學生來說,想要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素質,除了引導他們自覺感知客觀社會言語對象,豐富語感素質的感性因素外,主要的和首要的途徑是學校的語文課的教學。良好的語感素質必須以相應的教學形式加以保證,才能得以有效培養(yǎng)。聽、說、讀、寫訓練是語文科特有的教學內容,語文教學必須集中力量搞好聽、說、讀、寫的訓練,才能真正落實“雙基”教學的任務,才能真正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素質,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感技能。
對語文來說,明白“表達什么”固然必要,但卻是為了達到理解“怎樣表達”這一主要目的。對語文教學來說,準確地把握言語作品所表達的內容并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對這一內容的表達形式的感受。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應該是組織、啟發(fā)、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言語,把文質兼美的課文言語轉化為學生的語感素質。在學習魯迅的雜文時,這一感受尤為突出。學習魯迅的雜文,單憑分析思想內容,講解寫作風格和一般地讀讀、寫寫、聽聽、練練是達不到最佳效果的,而要抓住最能體現(xiàn)其特色的語調――他的恨,他的愛,他的譏諷,他的贊美,他的內心世界,他的豐富感情,聽他的語調便全能感受到。他的語調又是通過多種表達方式來體現(xiàn)的。比如,善于借標點符號的巧用來表達特定的語調,從而傳達他的含蓄而強烈的感情,便是突出一例。語文閱讀教學必須由形式而內容再回到形式,使學生不僅有所知(“表達什么”),更要有所感(“怎樣表達”)。只有這樣,語感素質的培養(yǎng)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至于寫作,要具備多方面的能力,如較高的認識水平,較豐富的生活積累,較強的表達能力等。認識水平和生活積累固然不是語感能包容的,但表達能力卻與語感有密切聯(lián)系,語感素質達到一定水準就能使作者一寫就順。按《大綱》的要求,寫作教學的基本要求是較好地解決語言表達問題。在高考作文評分標準中,語言表達被列為重要一項。在學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語不得體、句不順暢的毛病,正反映了學生語感素質的嚴重不足。這一點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應該繼續(xù)加以強調,不然,《大綱》關于“能夠正確理解和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這一要求便難于在寫作教學中真正得到落實。
語感具有敏捷性和準確性的品格,就此而論,聽、說教學對于培養(yǎng)語感素質有著如下的不容忽視的作用:第一,有利于增強對新事物的敏感性,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由于聽,可以不斷接受時事形勢、科技、文藝方面的最新信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由于說,可以暢抒己見,說問題,談看法,隨機應變,將有關內容勾連起來,鍛煉學生的應變能力。
第二,有利于發(fā)展語言發(fā)送和接受能力,使思想感情借助圓滿的口語形式進行交流。自己是聽者,就要聽懂對方所說的內容含義和辨別其表達形式,以作出相應的反應。
自己是說者,就要適應聽眾,傳達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以說服對方乃至感動對方。而這就要求賦予所說的話具有實際有力的內容和意義,要求聽者運用傾聽來調節(jié)自己以適應需要。
第三,有利于活躍思考,使思考力得到充分發(fā)展。什么是聽話?無非就是聽話者邊聽邊思考說話者說的是什么。而說話就是說話者用口語形式把自己思考的結果傳達給聽者。這種有效的聽和說的過程,也就是培植雙方思考力的過程。說者歸納整理自己的思考使之條理化,并轉化口語,聽者經(jīng)過自己的歸納整理抓住要領,使對方的口語轉化為自己的思考內容,雙方都深化和發(fā)展了自己的思考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認識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8-322-01
課堂教學是一門需要非常強的藝術性的活動。當前,隨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發(fā)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弊端開始日益顯現(xiàn),這些問題的存在已經(jīng)嚴重影響到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所以要對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進行認真研究和反思,并且努力尋找改變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的對策。
一、讓學生思維不再拘束
學生在自主進行的閱讀過程中,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每個人對文本的理解往往會產(chǎn)生認識上的偏差,免不了會遇到一些疑難和困惑。在這種情況下,學生需要一個開放的氛圍來進行閱讀體驗的釋放和碰撞,教師應創(chuàng)造這樣的一個氛圍,使學生在這種氛圍下自由交流、無話不說、無題不辯。學生在這種思維的碰撞中更易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反思自己與他人見解的差異性,最終實現(xiàn)對文本全面深入的理解。
如《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一課,其中課文第四自然段寫出了整個故事的結果,是對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的高度概括,贊嘆之情蘊于其中。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聯(lián)系全文進行思考:這“13年”司馬遷是怎么樣度過的?鼓勵學生可以結合文本和自己的觀點暢所欲言,學生就會通過對文本的搜索并結合自身的閱讀體驗來進行思考。有學生回答:“司馬遷每天忙著研讀歷史文獻,整理父親留下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國搜集來的資料?!庇袑W生利用關鍵語句來回答:“他盡力克制自己”,“寫下一行行工整的隸書”。從這些語句中我們可以想象司馬遷當時生活的艱苦,使學生們理解這就叫做“發(fā)憤”,從而才能完成這本“前無古人”的巨著;使學生領悟“耗盡畢生的心血”,用“生命”完成史書的寶貴精神是前人沒有的。學生的感悟在讀文、思辨、交流中逐漸深刻、升華。所以,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盡量淡化自己的權威形象,努力為學生個性的彰顯、思想的解放營造充足的心理空間,真正成為自由交流活動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二、讓教師指導不再拘泥
同一年齡段學生的思維特點也是有差別的,對于文本主要內容的把握,有的側重整體思維,有的側重分析思維,遵循從部分到整體。由于每個學生課外學習內容的不同,知識背景差異較大,同時個性的差異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同,生活經(jīng)驗也有明顯差別。因此,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會帶有明顯的個性化的特點。
如《夢圓飛天》一課中有一段楊利偉在與家人通話時描述眼中看到的太空中神奇美妙的景色的話:“一會兒白天,一會兒黑夜。黑白交替之間,地球的邊緣仿佛鑲了一道美麗的金邊,景色十分迷人?!睂碛杏嘘P背景知識和生活經(jīng)歷的同學,理解本段內容并不困難,學習本文是對個性化閱讀的一次整理和提高;而對缺乏有關背景知識和生活經(jīng)歷的同學提出的疑問,比如“為什么一會兒是白天一會兒是黑夜”、“哪里來的金邊”,教師要用盡量淺顯的語言來解釋,應從不同層面去指導,并認可不同知識經(jīng)驗背景的學生對文本的解讀。
三、讓課件成為渲染課堂氣氛較有效的武器
課件圖片能發(fā)展人的思維,能給人以最大限度的聯(lián)想,并且給人無限的美感,讓人盡情想象,思索,潛移默化地發(fā)展思維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shù)靥砑有﹫D片,或配樂課件,甚至一段錄像,不僅能調節(jié)課堂氣氛,給人輕松愉快的感覺,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桂林山水》一課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后,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xiāng)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xiāng)無比的熱愛之情贊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四、拼音教學讓孩子學會聆聽
多為學生提供聆聽的機會,分別給學生出示多個音節(jié)的讀音,讓他們仔細地聽,把聽到的相同之處說出來,這種音素的練習與入門,教師要讓學生細細體會。當然這需要大量語音素材與訓練時間,在大量訓練中,學生只需要說出某種感覺,就是發(fā)現(xiàn)。這種細致的訓練可以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考DD如何用一種恰當?shù)姆绞竭M行記錄,為字母的書寫做好準備。讓學生自己學會整理,學會加工,學生的任何一個想法都是創(chuàng)造。拼音是字詞句之問的聯(lián)系,拼音與漢字并非一一對應關系,但是聽音識字成了學生過拼音關的基本方法。音節(jié)的拼讀不可一蹴而就,學習音節(jié)的過程中防止模糊。利用一些淺顯的諧音笑話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保持學生注意力。
五、讓作文評價因人而異
一是課堂上要培養(yǎng)學生聽的能力,要使學生聽懂課文,聽懂教師講授的內容,聽懂學生的發(fā)言。課外,要使學生聽懂某人的發(fā)言,某事的闡述,某個問題的爭辯,通過聽分辨出是非曲直,好壞丑俊,總而言之通過聽,能夠讓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所聽的內容聯(lián)系在一起,進而用說表達自己的情感。聽的能力培養(yǎng)必須要有堅實的基礎知識。首先要有對詞語的理解,能聽懂對方所說的意思;其次要善于察言觀色,通過肢體語言,他人的表情理解對方的態(tài)度;第三還要對聽不懂的地方進行思考,或猜測。聽所要的語文基本功能力甚至比寫更多,更全面。因為寫好后還能進行修改,而聽如果理解錯誤,那后果將不堪設想。所以,培養(yǎng)聽的能力要以以上三點為基礎,就是有了讀的能力、說的能力、寫的能力后,才能有較強的聽的能力。
二是面向全體學生培養(yǎng)說的能力。所謂說,就是讓學生能夠準確表情達意,能夠有條理、有層次、用優(yōu)美感人的語言把要表達的意思表達清楚。說也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學生的一種基本能力。培養(yǎng)說的能力,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說的環(huán)境。教師唱獨角戲,滿堂灌,從開始說到下課,使用填鴨式教學方法是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的最大阻礙。教師要設計課堂提問內容,給學生說的機會。要做到面向大多數(shù)學生,使所有學生都有發(fā)言機會。對學困生,性格內向的學生,教師更應該給以多的關注,多提問他們,給他們創(chuàng)造更多的發(fā)言機會。設計的問題既要有一定的難度,還不能超出學生的思考能力,使學生通過思考能夠回答出來,這就叫“跳一跳能夠摘到桃子”。除了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外,課外也有許多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的方法和機會,如開展演講比賽,文藝活動等,讓學生在廣闊的生活舞臺上施展自己的才華。培養(yǎng)說的能力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是一個什么料,教師就從某一個方面進行培養(yǎng),不能把所有的學生都培養(yǎng)成為趙忠祥,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xiàn)實的。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是要適應生活,在具體的工作中發(fā)揮作用。因此培養(yǎng)說的能力必須立足現(xiàn)實,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三是采取多種措施培養(yǎng)學生讀的能力。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學生不僅要首先理解課文的內容,即理解課文中的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意義,而且還要了解有關語言的知識和表現(xiàn)形式。這樣閱讀教學中的閱讀就比其他課程中的閱讀,在對語言的理解方面又多了一層含義。比如作者是如何練筆、遣詞、造句的,是如何安排篇章結構、布局謀篇的;文章運用了那些表達方法以及文章的審美價值;還有就是課文所涉及的有關語言文字及有關文學和文章學的知識。從價值取向上看,學生關注的不僅僅是課文的內容,或者說是語言所表達的意義,而更應該關注的是語言自身的信息,比如有關語言的基本知識、乃至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因此,閱讀教學應進一步加強,教師要采取多種措施讓學生多讀,比如要開設早讀課、課外閱讀課等,在課堂教學方面也要把讀列為一項主要內容,使學生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境界。
四是作文教學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寫真情實感。所謂真情實感,就是要求學生寫自己經(jīng)歷過的事情,親身參與的事情,做到有感而發(fā),感情真摯。因此,語文教師應該多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如參觀名勝古跡、革命圣地,參加必要的勞動或其他社會活動,讓學生從中體會苦與樂,從中學到知識,認識社會,受到感染和啟發(fā)。還可以組織學生看日出、日落、彩虹等等,讓學生學會按照一定的層次描寫風景,用優(yōu)美的詞語描寫風景,切實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現(xiàn)在有一部分學生寫的作文喜歡說大話、空話、套話,從某處摘抄一些好的詞語,從網(wǎng)上下載一些好的段落,按在自己的文章中,裝點門面,或是無病,或是嘩眾取寵,沒有具體內容,沒有真實感受。這種作文的教學方法要堅決摒棄,要在教學過程中大力提倡寫真情實感,內容要具體,感受要真實,讓人讀后能受到感動。同時還要特別注意培養(yǎng)學生寫應用文的能力,文學家畢竟是少數(shù),多數(shù)人學習語文的目的是在實際生活中運用。
[關鍵詞]語文教師 人格培養(yǎng) 閱讀興趣 人格素養(yǎng)
我們每一個人從出生就在接受教育,在所接受的教育中,學校教育是至關重要的。而語文教學在學校教育中不僅是語言文字的學習,更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傳播、學生良好人格培養(yǎng)的載體。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及在學生日后走上社會人格道德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甚至是深遠的。因此,語文教師應該清楚自己的職責,認知和了解自己的角色。我認為語文教師只有扮演好以下幾種角色,才能當好學生的引路人。
一、語文教師應搭建好學生與教材之間的“橋”
“橋”即溝通連接之意。教材是語文知識的載體,學生是獲取語文知識的主體。教師的任務是如何能讓學生從教材中獲取知識,教師這座橋就是讓學生走進教材,與教材交流,我們的任務就是解決學生與教材交流時出現(xiàn)的障礙和引導學生怎樣更好理解教材。我們不能把我們對教材的認識強加給學生,同時要承認學生對教材的理解的差異性,總之,教師要扮演好橋的角色,就是讓教師不要越權代替學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論。要讓學生充分與教材交流。首先,提起學生對教材的興趣,從提高學生感悟上入手,要讓學生感受到閱讀教材是一種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負擔。要他感到閱讀是為了感受一種美。其次,我們要用好教材這個載體,充分挖掘教材中學生發(fā)現(xiàn)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藝術美和思想美,使學生感到教材不僅是知識的載體而是藝術,思想的結晶,要讓學生萌發(fā)從教材中感受到這些東西的欲望。
二、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做開啟他們閱讀興趣的指明燈
教材的知識是有限的,課堂教學也是有限的,然而語文世界是無限的,因此,語文教師就不能光在指導學生學習課本知識,要不斷發(fā)展課外閱讀,開拓學生的閱讀視野。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外閱讀環(huán)境,讓學生從課堂學習中走向課外學習。
語文教師做好學生課外閱讀工作,不僅對課堂教學有幫助,而且對學生自身發(fā)展也是個促進。
首先、培養(yǎng)閱讀興趣,要給學生閱讀自由,比如閱讀內容,除不健康之外不管歷史、科技、社會等都可以讀。不能對他們閱讀橫加指責。其次,做好閱讀指導,如怎樣選書,怎樣看書等都要做認真指導。第三,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每天定時閱讀的習慣,記讀書筆記習慣,閱讀中提問題的習慣等。
三、 在學生人文精神、人格培養(yǎng)上,語文教師要做好培養(yǎng)指導
人文精神不能靠強行說教傳給學生,這樣做會適得其反,人文精神傳輸重在熏陶,感染。語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獲得一定的語文知識和技能,提高語文能力,學會正確理解和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而且還應該弘揚人文精神,挖掘文化因素,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意識,豐富學生的個性,完善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人格。我們語文教師應該加強自身修養(yǎng),培養(yǎng)良好的人文精神,這們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滲透到學生身上。首先是情感上要豐富而真誠,“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笨梢哉f語文教學是情感教學,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來感受語文語言、及文字背后蘊涵的思想情感上的美,以使學生受到熏陶,從而內化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在言行上要有風度。用自己的行動來教育學生,做學生作為的表帥。
高爾基曾提出過“文學即人學”的命題,語文教學必須會對學生的人格發(fā)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的重要作用,將語文教育融入人格培養(yǎng)之中,這是素質教育對語文教育的重要要求。培養(yǎng)健全,高尚的人格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也是一種理想培養(yǎng)。那么,如何將人格教育富于語文教育中呢?
我認為,要善于調動學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學生創(chuàng)造性人格的重要內涵之一,它包括愛國主義情感,民族自豪感,集體榮譽感等。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出“情者,文之經(jīng)”“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可見,只有學生的情感受到觸動,情真情深,才能被作者的思想所感動,才能逐漸促進個人的道德轉化對形成學生的健全人格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情感是道德的內驅力,催化劑,它可以推動人去克服困難,形成健全的人格。
其次,要善于誘導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健全的人格主要人格表現(xiàn)出現(xiàn),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對熱愛祖國,尊老愛幼,關心他人,助人為樂。認真,細致,謙遜。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表現(xiàn)出社會責任感的篇目,這些篇目的人物形象更閃耀出忠于祖國尊老愛幼,勤勞,認真,謙遜的美好情感和崇高。如果語文教師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采用多種教法,誘導學生形成對祖國的忠誠感,對社會的責任感,對工作認真負責,有自信,心愛集體,勤勞,謙遜這樣的一些積極的性格,就會促進學生對人生態(tài)度的改變,能正確正視自己,相反,就會有自私,懶惰,守舊,驕傲等不良性格,能激發(fā)學生自覺性,獨立性,堅持性,自制力等人格意志,能強化學生的人生目標,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人格有著巨大的作用。
第三,運用語文知識,促進學生良好人格的形成。語文知識,除了字詞句外,還包含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教育意義,學生從教材中不但可以學習作者對社會生活的認識,還可以從文中熏陶自己的審美情感,受到美的教育,如果學生能真正從語文中受到了各種熏陶和教育,那么,在他們的言行中就應有所表現(xiàn),如果老師不正確引導學生運用語文知識,就可能成為“課堂上激動,下課后心動,課后就不動”的局面。特別在作文教學中,不能只局限于謀篇布局,還應幫助學生講究思想新穎,見解深刻,內容豐滿,真正做到“言為心聲,文如其人”因此,作文教學必須與良好人格培養(yǎng)進行統(tǒng)一,幫助學生獲得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思想方法,樹立積極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質,使他們將“先天下憂而憂,后天先樂而樂”“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不以物喜,不以喜悲”等思想,正確地在自己的言行中表現(xiàn)出來,將語文學科特有的思想美,形象美藝術美,語言美遷移成自己的思想美,形象美,藝術美,語言美。在記敘文和議論文寫作教學中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有更大作用。魏書生老師認為“作文教學的源頭,就是雕塑學生的心靈”“教學生作文的過程也是育人的過程”這種認為,不無道理。如語文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社會上存在的各種消極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的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健康的心理素質,使作文育人相輔相成,既訓練學生寫出聲情并貌的文章,又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何樂而不為呢?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20-0-01
教育是知識創(chuàng)新、傳播應用的重要陣地,也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重要陣地。隨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諸多問題日益突出,這些問題的存在已經(jīng)影響到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所以當前必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來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 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
縱觀我國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教師多從課本知識設計教學活動,確定教學內容、制定教學方法,但是教授的內容學生是否真正需要,教師卻很少關心。這樣的課堂氛圍壓抑甚至扼殺了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火花,小學語文教育在教學的最初階段,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我們應給予民主的氛圍,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1.1傳統(tǒng)小學語文的發(fā)展現(xiàn)狀。有什么樣的教學理念就決定了有什么樣的教學行為,從不同的教學行為中也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教學理念,所以如果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理念落后于時代要求,就好比是大海上的航船迷失了方向。目前就是因為小學語文教學理念的落后才會在現(xiàn)在的小學語文課堂上仍然存在師生一問一答的教學模式、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及學生完全放任自由的教學模式。
1.2突破原來的教學模式。要想叫學生喜歡上文本,教師首先必須是文本的知音,用自身的感悟了解文本,拓展開發(fā)文本,做到胸有成竹,只有這樣,才可能“厚積而薄發(fā)”,才可能吸引、感染學生。目前的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都感覺很累,因為他們都是在盡心盡力地去備課、上課及做輔導,幾乎要從早忙到晚,但是效果甚微。造成這樣的結果的原因就是教育理念上的缺失,大部分的小學語文教師沒能從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等方面去改善過去那種幾十年重復不變的勞動。其次,小學生的作文水平及閱讀能力低下。
2 創(chuàng)新原來的教學模式
語文課堂的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所以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從語文課堂教學的這個突出特點出發(fā),然后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對教材文本要從整體上準確把握,然后再從小學生的實際需求考慮來選擇適合小學生理解和把握的教法和策略,使學生真正能掌握小學語文涉及的必備知識,并且對這些知識要消化好,使其成為學生日后學習和生活必備的工具。
2.1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師要從思想上真正樹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閱讀教學觀念,堅決祛除“課堂代替閱讀”的弊病,要不斷激發(fā)和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其次,教師要盡力通過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的方式多留給學生讀書的時間,讓小學生能有時間去讀自己喜歡讀的書。再次,教師要多注意向學生傳授相關閱讀技巧及方法,使學生都能做到在閱讀過程中實現(xiàn)知識的積累。最后,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閱讀的良好條件,積極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能有書讀,有喜歡的書讀,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
2.2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若能大膽發(fā)現(xiàn),不但能使學生感悟到文本魅力,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記得哪位名師說過:一個充滿活力、興趣盎然的語文課堂,是“目中有人”,關注每個生命個體成長的課堂,課堂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每個活動都向每個孩子開放;一個充滿活力、興趣盎然的語文課堂,是“心中有文”,讓每個文字充滿生命靈性的課堂,每一個文字有顏色、有聲音、有味道、有場景、有情節(jié),如一幅幅繽紛的畫卷在孩子們心中流淌;一個充滿活力、興趣盎然的語文課堂,是“胸中有略”,教師于細節(jié)處匠心獨運、于毫微處引思啟智,激勵、啟發(fā)、引領學生,不斷豐富孩子們認知體系的課堂,讓每個孩子感受到生命與智慧的共同成長。
3 培養(yǎng)好學生良好的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教學素質之外,學校及主管教育部門也應注重對小學語文教師能力的培養(yǎng),不但要不斷加大對小學語文教師的培訓投入力度,而且還要通過制定獎懲措施來激發(fā)小學語文教師的自主學習激情,要鼓勵他們都能不斷更新和改革教學方法,要勇于創(chuàng)新,要盡力突破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束縛,逐漸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
3.1老式教學對學生思維的束縛。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根本不能保持比較持久的注意力,還是老師的教學策略出現(xiàn)了問題呢?目前的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實施中存在語言太過于成人化,教學方式也太單一,教學節(jié)奏過慢或過快,師生之間的交流貧乏,不注重激發(fā)學生課堂的主動權和主體性,課堂教學氛圍沉悶,教學課堂提問設計不合理,缺乏靈活性等問題。
3.2增加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我們都能將文本踏踏實實地品讀與感悟,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一定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也會從閱讀中逐步品味到祖國語言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悟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產(chǎn)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4 結語
當今社會激烈的競爭歸根結底在于人才的能力競爭,創(chuàng)新思維從學生學習的基礎小學語文抓起,不僅對學生是一筆競爭的財富,也能對推動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產(chǎn)生巨大動力。讓我們用真心來關愛每個孩子,用慧心來喚醒每個文字,用匠心來雕琢每一個細節(jié),那一個個充滿靈動的語文課堂將在我們的手中誕生!
參考文獻
[1]崔巒等.適應時代要求深化小學語文教學改革[J].課程?教材?教法,1998(7):21-23